曲儿圆又圆生活赛蜜甜秭归向成军机械化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文凯通讯员郑家裕聂爽李彩云
7月26日,秭归县湖北楚寨发酵制品有限公司法人向成军组织工人晾晒刚生产的酵母。这一颗颗白色的传统酵母(俗称小酒曲),从长江三峡的大山深处走向全国及海外市场,传统的非遗产品正撬动千万产业,带动村民酿就甜蜜生活。
7月26日,秭归县湖北楚寨发酵制品有限公司工人在晾晒刚生产的酵母。
秭归县归州镇向家湾村适宜做传统酵母,酿出的甜酒、做出的米醋风味独特,广受市场青睐。传统酵母代表性传承人向成军依托祖传的中草药制曲秘方,做出的酵母质量极好。
“酒曲是米面子和中药做成的。有丁香、肉桂、甘草等几十种药材,将这些药材加工成粉,与米面子混和,发酵几天,然后再捏成小丸子,晒干。”向成军介绍,“传统手工酵母要观天象、看气候,随机应变,把握药材与米粉的比例,气温高了,药材放重了,酒曲子会‘烧窝’,丸子发黑,霉变,只能做肥料。气温低了,药材少了,会‘空窝’,丸子不发酵,什么都废了,只能丢给猪吃。”
秭归县湖北楚寨发酵制品有限公司工人在烘烤车间检查酵母烘烤后的情况。
多年前,房县做黄酒生意的孙老板找到向成军,委托他在村里收购。向成军收了半吨运到房县,做成了第一笔买卖,赚了几千元。第二年,孙老板定了两倍的酒曲子,但酒曲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黄酒质量。向成军不仅亏了头年赚的,还亏了信誉。他决定控制标准,严格把关。
做酵母的米需用车从归州集镇上拖来。当时,公路离向成军家有两公里,货只能背到家。儿子向亮亮的记忆里,原料上山要背,酵母下山也要背。“我的脖子这么长,都是小时候伸拉着脖子背出来的。”向亮亮开玩笑道。
年,向成军买了粉碎机代替人工舂米,做白酒、米酒、米醋的,都来买向成军的酵母。后来,他们租种上百亩田,种植辣蓼草等药材,就近供应,降低成本。
秭归县湖北楚寨发酵制品有限公司非遗传承人向成军(右)、向亮亮。
年,父子两挨着公路建起了新房,买了“制圆机”。父子俩齐心协力,将传统土作坊进行机械化改造,建起了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去年,他们注册成立了2家公司,向成军负责生产,儿子向亮亮负责拓展市场,建立线上线下销售网络。目前,他们每天线上销售数千单,线下固定供货商达数十家。当年,公司产值近千万元,为5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向亮亮介绍,最近他们又成功研发了黄酒、米酒、醋等新的深加工产品,新产品一上线就吸引了全国40多家电商加盟。
湖北日报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