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玛共和国第二期
弗朗茨·冯·帕彭
(一)弗朗茨·冯·帕彭(年10月29日——年5月2日)是德国政治家和外交家,年担任德国总理。帕彭最初做过军官,年担任德国驻美国大使的武官。5年他在一战期间返回德国,到西线履职。7年他在驻中东参谋部工作,也是驻巴勒斯坦土耳其军队的少校。6年爱尔兰发生复活节起义中帕彭作为德国与爱尔兰共和派的中介人,向后者提供及运送军火六抵抗英国。8年他得到中校的军衔,返回德国并离开军队。后来他加入政坛并参加天主教中央党,是保皇主义的右派代表。1至年他是普鲁士自由邦议会的成员,5年德国总统选举中帕彭竟然支持右翼候选人保罗·冯·兴登堡,而非中央党的威廉·马克思,令中央党很惊愕。年6月1日原本不引人注意的他被兴登堡任命为德国总理,地位变得十分重要,接替同党的海因里希·布吕宁。然而一天前帕彭对其党主席路德维希·卡斯保证不会接受任何职位,卡斯批评他为“中央党的厄菲阿尔特”,为避免被逐的帕彭在6月日退党。对于兴登堡任命帕彭为总理时驻柏林法国公使安德烈·弗朗索瓦-蓬塞甚感怀疑,他指出帕彭之妙在于他从未受到盟友或敌人的注意。
(二)帕彭被认为是肤浅、浮躁、虚假、野心大、虚荣和狡猾的人,他在库尔特·冯·施莱谢尔将军帮助下组成内阁,正是部分德国人所嘲笑的“男爵内阁”。在议会里帕彭只得到保守的德国国家人民党支持,他从未是议会成员。帕彭发动普鲁士政变,打击德国社民党领导的普鲁士政府,以专制手段统治国家。他也取消布吕宁对冲锋队的禁令,以吸引纳粹党支持他的政府。议会先后在年7月和11月举行大选,纳粹党两度去得最多议席,帕彭却没有获得议会支持,唯有在11月17日辞职,由施莱谢尔在12月2日接任。施莱谢尔就任后希望建立执政联盟,争取纳粹党与社民党工会势力的支持,然而他的计划失败,未能得到议会大多数,于是帕彭决定要令他下台。帕彭、阿道夫·希特勒与国家人民党主席阿尔弗雷德·胡根贝尔格达成协议,由希特勒担任总理,帕彭为副总理,国家人民党则成为执政党。19年1月2日施莱谢尔向总统兴登堡表示他未能取得议会大多数,并请后者解散议会,以紧急法令赋予他行政权力。然而施莱谢尔内阁的政策影响富有的地主与工业家,令兴登堡甚为反感。这个时候帕彭在背后利用与兴登堡的交情向后者保证他能控制希特勒,并能建立一个由议会大多数支持的政府。
(三)兴登堡拒绝施莱谢尔,令他在1月28日辞职。帕彭曾粗略考虑过不让希特勒参与内阁,由自己做总理。兴登堡原先宣布永不任命希特勒为总理,但在1月0日改变初衷。希特勒内阁在1月0日成立,纳粹党员占三席,保守派占其余八席。副总理帕彭认为这样的优势加上他与总统的交情,他预期可以围堵希特勒。他更扬言:“两个月之内,我们会迫得他发疯。”但是希特勒与其盟友很快就排斥帕彭与其他内阁成员,帕彭与保守派未能阻止议会纵火法令和授权法案的通过。4月8日帕彭到达梵蒂冈,以期代表德国跟罗马天主教廷达成政教协定。这时候在一体化之下赫尔曼·戈林在4月10日接替帕彭成为普鲁士总理,管理全德国最大的省。帕彭知道自己被孤立,于是秘密与保守派商议,希望能说服兴登堡解雇希特勒。商议当中德国军队与恩斯特·罗姆领导的冲锋队有愈来愈多冲突,年初罗姆继续要求让冲锋队成为德国军队的新核心,冲锋队缺乏军纪又富有革命色彩,令兴登堡等保守人士对他们的要求甚为不安,之后国防军暗示需要希特勒控制冲锋队。帕彭就在6月17日于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发表演说,表示他会恢复一些公民自由,并呼吁冲锋队发动“二次革命”,又要求纳粹党停止街头暴力。
(四)帕彭的敢言触怒希特勒,其演讲辞被宣传部禁止出版。帕彭深感不满,表示自己是为总统发言,并向希特勒请辞。希特勒认为在兴登堡心烦意乱时接受其好友帕彭辞职会触怒这位年老体弱的总统,马尔堡演说发表两星期后希特勒回应国防军的要求于年6月0日到7月2日镇压冲锋队领导层(称为长刀之夜),恩斯特·罗姆与多位冲锋队领袖被杀。施莱谢尔曾计划连同一些希特勒在纳粹党的敌手将纳粹党分裂,结果和他的妻子被杀。帕彭批评纳粹党的暴行的确触怒希特勒,但由于帕彭与兴登堡关系密切,希特勒不敢贸然对付他。于是希特勒派遣党卫队搜查帕彭的办公室,枪杀冯·波萨与克劳森纳于案头。埃德伽尔·朱利叶斯·容逃到奥地利,后来在纳粹党统治奥地利后被杀。帕彭一些下属被送到集中营拘留,帕彭就被软禁在他的别墅里,其电话线被切断。一些研究指出戈林刻意策划帕彭的软禁,希望在未来利用这位前外交人员。翌日政府接受帕彭辞职,经过长刀之夜的事件后帕彭仍然在一个月内受命为德国驻奥地利公使。当时奥地利纳粹党政变失败,只刺杀总理恩格尔伯特·多尔夫斯。根据希特勒称帕彭的任务是维持德国与奥地利的正常和友好关系,帕彭也协助希特勒损害奥地利的主权,让纳粹党实现梦寐以求的德奥合并。
(五)纳粹党其中一个计划就是由奥地利纳粹党的支持者刺杀帕彭,让德国借故入侵奥地利作为报复。年2月4日帕彭被免职,但希特勒仍下令他安排自己与奥地利总理库尔特·舒斯尼格在贝希特斯加登会面。2月12日希特勒向舒斯尼格提出最后通牒,令奥地利政府屈从于德国的威胁与压力,造就月1日的德奥合并。后来帕彭在至4年担任驻土耳其公使,约瑟夫·斯大林曾派人在该国刺杀他,但不成功。二战期间德国曾考虑任命帕彭为教宗特使,但庇护十二世咨询柏林主教康纳德·格拉夫·冯·普莱辛格后拒绝此提议。战后同盟国拘留并控告帕彭,令他成为纽伦堡审判二十四名被告之一。法庭表示帕彭犯数项“政治不道德罪名”,但根据其起诉书不足以“密谋触犯反和平之罪行”定罪,于是释放帕彭。他在年代尝试重新开始政治事业,但不成功,之后他在上士瓦本的本森霍芬城堡定居。年帕彭获得教宗侍从,庇护十一世在年去世后接任的庇护十二世没有维持这项名衔,这可能是因为帕彭为希特勒办事令坚持反对纳粹主义的教宗反感,纵然他支持几种法西斯主义。约翰二十三世因帕彭担任希腊与土耳其教廷公使而认识他,就在年7月24日恢复上述荣誉。帕彭也是马耳他骑士团成员,他也推出数本书籍与自传,解释他在至19年的政策,并分析早期西方的冷战政治。他在年去世,终年89岁。
冲锋队
(一)冲锋队是德国纳粹党的武装组织,因队员穿褐色制服又称褐衫队,佩戴“卐”字袖标。冲锋队于1年8月日成立,在成立的宣言中冲锋队发誓愿作“钢铁的组织”为纳粹党效力并心甘情愿地追随领袖,慕尼黑陆军第七军区参谋恩斯特·罗姆上尉任参谋长。冲锋队最初主要从事破坏革命运动、冲击其他党派群众集会、进行街头殴斗等活动,后参加年11月8日的啤酒馆暴动。4年12月20日希特勒出狱后委托罗姆重建冲锋队,但两人在冲锋队的性质及与纳粹党的关系上发生争吵,5年罗姆与希特勒闹翻,后参加玻利维亚军队。年底罗姆重被委任为冲锋队头目,希姆莱的党卫队隶属于冲锋队。希特勒执政后戈林宣布冲锋队为辅助警察,冲锋队员人数不断膨胀,年已达余万人。由于冲锋队与德国国防军矛盾的加剧,年2月28日希特勒召集国防军和冲锋队首脑会谈,议定国防军是第三帝国唯一的武器持有者,冲锋队则负责入伍前的青年和退伍军人的军事训练。但以罗姆为代表的冲锋队上层企图取代国防军,主张实行“第二次革命”,全面实施《二十五点纲领》。《二十五点纲领》是由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领袖颁布的,于0年2月制定并公布,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的纲领性文件,是纳粹党的行为指导。
(二)在此纲领中希特勒给纳粹党的核心思想与宣传中体现批判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性质成分,并通过民族主义以适应战后德国要求变革、要求振兴民族的愿望,其内容呼吁民主与更广泛的大众权利,从而受到广大德国人民的支持。在纳粹党执政期间反映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条文得到进一步推动实现,维护德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柏林、汉堡、埃森、弗赖堡等地的冲锋队员发生骚动,年6月希特勒在戈林和希姆莱协助下将罗姆开除出德国军官联合会。6月0日夜戈林的特别警察和希姆莱的党卫军对冲锋队大肆镇压,枪决罗姆和多名冲锋队头目。恩斯特·罗姆被枪决后维克多·卢策(—)于年7月1日继任冲锋队总队长与参谋长,奉希特勒的特别命令全面整顿冲锋队。年8月2日在希特勒视察冲锋队与党卫队时跟随希特勒与希姆莱一起向烈士敬礼,后对冲锋队地位下降不满而试图联合武装部队对抗党卫队,年死于车祸。年冲锋队冲击对手的集会,他们殴打共产党员和社会民主党员,为国家社会党开道。有关冲锋队员们的不法行为在警方报告中一直增加,比如9年纽伦堡的全国党代表大会中发生殴打和骚乱,一队冲锋队员列队走向党代表大会会址的方向并封锁轻轨,当司机要求队伍让出轨道时冲锋队员们冲进车厢殴打司机和很多乘客。
(三)纽伦堡冲锋队在会场周围制造一系列暴力行为,一家饭店被砸,因为它升起他们所痛恨的共和国的黑-红-金三色旗帜。另一家遭到啤酒瓶的轰炸袭击,因为它收留工会成员。有位警察想保护一名受冲锋队员迫害的人,但一群人中有一位夺下他的警刀,在他的背部连刺三刀。希特勒用一句话挡回对冲锋队过于野蛮的指责:“冲锋队不是一个教育上流社会儿女们的道德学校,而是一个粗暴的战士组织。”特别是在柏林中左派和右派之间的野蛮斗殴很快就成为街头的常景,那些褐衫的乌合之众故意挤进共产党的地区进行挑衅。在红色的夏绿蒂堡里他们在共产党的家庭防卫梯队、交通饭店和租户小组的密集网络之间组织一次冲锋,另一个焦点是舍嫩贝格区的“红色岛屿”。冲锋队开着卡车穿行在街头并高呼口号,向红色一方的设施扔石头。共产党员保尔·托尔曼描写他这一方人员的反抗:“我们采用一种特殊的战术,先放纳粹分子进来,再封锁街道,然后尽可能不放他们出去。假如我们仅仅是回骂他们,他们还会再来。”在纳粹上台之后托尔曼属于受冲锋队迫害的第一批受害者,尤其是在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后新的城市无产者蜂拥进冲锋队,很多人是为了逃避生存困境和家庭危机才穿上褐衫制服的。冲锋队酒馆里出现“褐衫营”神话,它首先给那些无家可归者一个家。
(四)“冲锋队之家”和“冲锋队酒馆”是大都市里一种真正的褐衫营文化的中心,在像柏林市中心的“博恩霍默小屋”这样的酒馆里阴暗的柜台里都悬挂着一面饰旗,骑自行车的巡逻者保护着该地带。不久酒馆本身内部就被用隔板隔开,一份同时代的报告里写道:“陌生人很快就被视为敌人,常在隔壁房间或保龄球球道上布置起隐藏处,当警察突然出现时可以将手枪藏在里面。”男人之间的义气主要是靠酒精建立的,这是柏林的饭店老板罗伯特·赖泽格的赔偿要求给人的印象。当普鲁士内政部年禁止冲锋队时他为个月里无法销售的.5吨啤酒提出索赔,面对这种态度时党卫军的同志们用手掩着嘴鄙视地讲他们是纳粹党的“流氓无产者”。年加入党卫军的汉堡人奥托·库姆今天认为:“那里没有纪律,尤其是在柏林里底层社会和冲锋队之间的界限如今消失了,无数小刑事犯罪分子得到成员证。在韦定中‘强盗冲锋队’在同共产党和法律进行斗争,柏林冲锋分队的正式历史是和诺伊屈尔讷的狗腿子的恶名同时诞生的。多名红色活动分子反对不足70人的第25冲锋队,但这支冲锋队80%由工人、无赖组成,他们冷酷无情、老奸巨猾,柏林人称它‘流氓冲锋队’。”
(五)控制夏绿蒂堡地区的是臭名昭著的第冲锋分队,在年~年间该分队的成员将很多人杀害或打成重伤,民间称它“杀人犯冲锋队”。年11月22日共产党的“鹰隼”漫游者协会的成员正在艾登宫跳舞,20名冲锋队员冲进这家饭店,他们将饭店的客人打倒在地,不加选择地向人群射击。名工人被子弹击中,倒在血泊里。这回那些褐衫打手被送上法庭,控告他们企图破坏国家治安。年轻的律师汉斯·李滕博士代理对4名冲锋队员的附带诉讼,年5月8日他将阿道夫·希特勒叫到柏林莫亚比特刑事法庭的证人席上,经过调查李滕想撕下国家社会党的面具,揭露国家社会主义思想的恐怖主义核心。他想证明国家社会党不仅容忍暴力行为,而且恐怖是党的政策的重要部分。这次审讯持续两个小时,一开始希特勒还表现得很平静,他像不断重复:“严禁冲锋队攻击持不同政见者。”李滕拿柏林党区头目戈培尔的无数言论反驳希特勒,言论中讲必须将“对手辗成齑粉”。讯问的时间越长,希特勒越不安,最后他发火并咆哮道:“律师先生,您怎么能说这是要求从事非法活动?这种说法毫无根据!”李滕终于让被告被判刑,此时他还没有意识到他在法庭上的亮相是在宣判他自己的死亡。
(五)李滕是19年最早被“保护性拘留”的人之一,在多年的残酷虐待和各集中营之间的辗转后这位勇敢的律师于年2月5日在达豪集中营自尽。希特勒为何清洗冲锋队原因:作为冲锋队,其历史使命已经完成;罗姆鼓吹“二次革命”使希特勒担心;戈林、希姆莱对罗姆有偏见,从旁作梗;国防军与冲锋队的矛盾不可调和,希特勒要当上元首需要国防军的认可,只有消灭罗姆后国防军才放心。希特勒说叛乱分子们威胁要采取行动反对他,并且得到一个没透露名称的第三势力支持,这一势力很可能是苏俄。不管如何威胁,希特勒是又一次巩固自己的权力。年1月戈林的手下迪耶斯主持的盖世太保和希姆莱的爪牙海德里希掌管的党卫队保安处开始严密监控罗姆以及冲锋队高级头目,将他们的一举一动汇报给希特勒。2月国防军军事情报局也加入对罗姆的监视,罗姆要么对秘密警察的行动毫无察觉,要么就是完全有恃无恐,他行事依然明目张胆、毫不收敛。年1月罗姆对纳粹外交家卢戴克说:“希特勒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任意践踏我的主张,我已经今非昔比了。别忘了我有三百万冲锋队,所有关键职位都被我的人占据,希特勒也知道我在国防军里也有不少朋友。如果希特勒讲道理,我们就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如果他不这样,我就打算使用武力。这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我们的革命!”
(六)罗姆在柏林凯宾斯基饭店宴请自己的党羽时又在肆无忌惮地大放厥辞:“希特勒要把我们都出卖了,他和反革命份子打得火热,只相信那些东普鲁士的将军们!希特勒曾经是我的学生,他的军事常识都是从我这里学来的,可惜希特勒骨子里仍然是一个平民、一个笔杆子、一个空想家、一个小资产阶级。”这些言语都一字不漏地报告给希特勒,希特勒很了解罗姆的秉性,对他的激愤之词并不以为然。但罗姆下面的举动却让希特勒惊惧,年4月罗姆因为希特勒明确拒绝他改造国防军的建议而异常恼火,开始主动和纳粹党内外的社会主义派别接触,寻求他们的支持,准备在纳粹党代表大会上同希特勒摊牌。反对纳粹党的前总理、军人政客施莱切察觉到纳粹党即将分裂后也积极和罗姆接洽,罗姆不自量力地将自己同希特勒的路线之争升级成为权力之争,等于是为自己敲响丧钟。虽然盖世太保搜集罗姆材料在希特勒公案上堆积如山,但希特勒仍然不忍心对昔日的老战友动手。从4月初希特勒向国防军承诺罢免罗姆后两个多月过去了,罗姆依然毫发无损,纳粹党内外的“倒罗”势力早已按捺不住。年6月17日代表保守势力的副总理帕彭在玛尔堡大学向学生发表演讲时指出纳粹党内极端份子严重危及保守党派的利益,提醒希特勒不要忘记上台之初和党派联盟达成的协议,并号召德国人民抵制又一次纳粹革命浪潮。
(七)帕彭的讲话立刻得到总统兴登堡、国防军、大资本家以及大财阀的响应支持,这其实就是给希特勒发出的最后通牒。与此同时盖世太保提供的最新材料显示罗姆正在策划一次政变,准备在6月底发难。虽然希特勒明白这种材料通常水分不少,但如今已是箭在弦上而不得不发,于是痛下决心。罗姆为了缓解紧张气氛于6月19日宣布冲锋队放假一个月,休假期间禁止身穿制服,以向希特勒显示政变云云纯属谣言。20日罗姆就动身前往慕尼黑南部的疗养圣地威西,并邀请所有冲锋队头目到这里参加告别宴会,盖世太保立刻报告希特勒,认为这是罗姆发动政变集结部队的借口。6月21日希特勒面见总统兴登堡,获得同意使用武力清洗冲锋队,紧接着希姆莱起草一份黑名单,希特勒亲手勾销名单上个名字。6月29日希特勒在莱茵河畔戈德堡的一家酒店里召开会议部署行动,所有纳粹党首脑都聚集到此。会议结束后戈林和希姆莱立刻赶回柏林,主持那里的清洗行动,而希特勒在戈培尔的陪同下乘飞机来到慕尼黑,准备对汇集到此的冲锋队头目一网打尽。慕尼黑国防军早已接到命令,派出部队占据各个战略要地。在这里希特勒告诉当地国防军指挥官:“这次行动不关国防军的事,我们自己的污垢由自己清洗。”
(八)6月0日早晨7点希特勒的车队在一辆国防军装甲车的护送下冲进罗姆等人下榻的疗养院,这一天是盖世太保声称的冲锋队发动政变的日子,但疗养院门口只有一个冲锋队员站岗,而罗姆和他的党羽都还在熟睡之中。根据希特勒的私人司机坎普卡战后回忆:“希特勒手持一条马鞭,后面跟着两个荷枪实弹的秘密警察,冲进罗姆的房间并对不知所措的罗姆说道:‘你被捕了。’在罗姆隔壁的房间里希特勒发现罗姆的亲信海因斯正和一个18岁的冲锋队员同眠,希特勒怒吼:‘海因斯!限你5分钟之内穿好衣服,否则我当场毙了你!’与此同时其它房间里的冲锋队成员都被揪出来集中在洗衣房里面,然后一个个从罗姆面前走过,被押解上外面准备好的大客车。罗姆表情忧郁,向他们一一挥手道别。最后罗姆也被押上一辆轿车,他面无表情地从希特勒面前走过。”6月0日晚上有多位冲锋队头目被关押在慕尼黑监狱,希特勒起初给罗姆一个自杀的机会,罗姆不予理睬,于是党卫队头目、未来的达豪集中营指挥官艾克将罗姆处决。从6月0日下午开始希特勒卫队头目迪特里希手持黑名单,将监狱里的冲锋队囚犯分批提出来枪决,监狱长认为单凭一份名单就枪毙犯人不符合司法程序,被粗暴地推到一边。与此同时格林和希姆莱在柏林也开始动手,大批犯人被押到里施特费尔德军营里被行刑队枪决。长刀之夜行动中被杀的并不限于冲锋队头目,一些政界要人也遭毒手。
(九)6月0日早晨两个秘密警察来到前总理施莱切家门外按铃,然后推开迎接的女佣,冲进客厅枪杀施莱切和他的夫人。另外一位被害的军方人物是前军情局局长布里多,纳粹党早年的领袖之一施特拉赛被枪决时子弹射穿动脉,但没有立刻死亡。海德里希冷酷地说:“这头公猪居然还没死,那就让他把血流干吧。”在6月0日和7月1日两天被杀的人超过,其中包括个冲锋队头目。其他被抓捕的人送进达豪集中营,苟延残喘几年后也都陆续丧生。二战以后在纽伦堡法庭上有关方面提供的被害者最终人数为人,看来长刀之夜并不仅是针对罗姆冲锋队的清洗行动,而是一次大规模剪除异己、打击政敌的杀戮事件。事件过后兴登堡虽然对两位将军的遇害感到震惊,但还是勉强签署一封感谢希特勒的电报,从而将此次血洗行动合法化。国防部长布隆堡代表军方发表宣言:“元首以军人的果敢和超凡的勇气攻击并粉碎政变者,国防军作为整个国家唯一的武装力量一向置身于国内政治纠纷之外,将以军人的忠诚和奉献精神表达感激之情。”自从罗姆被希特勒血洗后大量中级军官被捕,士兵与低级军官的编制被打散并入当时急剧扩充的国防军,少数去党卫队,但冲锋队仍保有少数成员是形式上的存在。有资料表示在德国总理大楼被攻陷时冲锋队发挥一定的抵抗作用,但无法挽回大局。至于人数现在已无法查清,但可以肯定是极少数。
国会纵火案
(一)国会纵火案是德国纳粹党策划的焚烧柏林国会大厦,借以打击德国共产党和其他反对纳粹主义与法西斯主义力量的阴谋事件,希特勒通过此次事件成功解散德国共产党。19年1月0日德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阿道夫·希特勒为总理,希特勒想实行魏玛共和国宪法规定的特别授权法。该法律规定总理可以不通过议会自行制订规章以代替法律,但授权法需议会三分之二的多数议员通过才能生效,在魏玛共和国的历史上只在年-4年共和国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才启用过一次。希特勒的纳粹党在议会中只占有2%的席位,因此希特勒上台后立即要求总统兴登堡解散议会,定于19年月5日进行重新选举。当时德国共产党是议会中第二大党(占有17%的席位),并且反对启动特别授权法,希特勒想占有议会的多数席位就必须将共产党打压下去。19年2月27日22点柏林消防队接到消息称国会大厦发生火灾,直到2点0分大火才被扑灭。经过消防员和警察对大火现场的检查发现20捆未烧尽的纵火燃料和一个冻得哆嗦的男人,这个人名叫马里努斯·凡·德尔·卢贝,是荷兰共产党人,一个失业的建筑工人,此前不久才到德国。
(二)在火灾报告时希特勒正与约瑟夫·戈培尔在柏林的公寓中进行晚餐,在接到紧急电话后希特勒、戈培尔和副总理弗朗茨·冯·帕彭乘车赶到国会大厦,在那里他们遇到赫尔曼·戈林。戈林对希特勒说:“这是共产党的暴行!共产党的一名匪徒被逮捕。”而希特勒则称:“这是共产党发动革命的信号。”次日希特勒在普鲁士新闻公报的电台上发表讲话,称这种纵火行为是德国布尔什维克进行的最骇人听闻的恐怖主义行为。国会纵火案发生后希特勒于次日要求兴登堡颁布紧急法令,废除《魏玛宪法》中有关保证人身自由的条款。根据《国会纵火法令》于月1日宣布共产党意图暴动,因此为非法,第二天冲锋队占领德国所有的共产党党部。德国共产党是第一个被迫退出议会的党派,随后工会被解散,德国共产党的报刊被禁止出版,包括德国共产党领袖恩斯特·台尔曼(4年8月17日台尔曼在布痕瓦尔德集中营惨遭杀害)的1.8万名德国共产党人被捕入狱。纳粹同时宣称第三国际策划国会纵火案,并逮捕三名共产国际驻德的保加利亚人:季米特洛夫、塔涅夫和波波夫。
(三)在9月21日的莱比锡审判中季米特洛夫在法庭上严厉驳斥纳粹党对共产党的诬蔑,并宣称“国会纵火案”是纳粹精心策划的阴谋,最终法院宣判季米特洛夫等三名被告无罪释放。希特勒对莱比锡审判的结果非常恼火,宣布今后的一切审判都得由新组建的“人民法庭”执行。19年月5日的议会选举中纳粹党赢得44%的席位,但仍然没有能达到2/的多数,其中国家人民党和希特勒站在一起,他们共占52%的席位。纳粹党通过胁迫或贿赂的手段强行通过特别授权法,其中只有社会民主党没有投赞成票。希特勒在特别授权法通过后在一个月时间内取缔所有非纳粹党派,建立纳粹独裁政权。范·德尔·卢贝经过严刑拷打后承认国会大厦是他纵的火,目的是为了反对纳粹党,年1月10日卢贝被处以死刑。对国会大厦纵火案的起因历史学家们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范·德尔·卢贝出于个人原因放的火而被纳粹党利用,大部分人认为是纳粹党策划的纵火。1年12月1日西柏林法院正式推翻“国会纵火案”原判决,宣布这是一起错审、错判。
长刀之夜
(一)长刀之夜又称蜂鸟行动,是发生于年6月0日至7月2日的清算行动,纳粹政权进行一系列的政治处决,大多数死亡者为纳粹冲锋队成员。阿道夫·希特勒因无法控制冲锋队的街头暴力并视之为对权力的威胁,故欲除去冲锋队及其领导者恩斯特·罗姆。他还想安抚厌恶冲锋队的国防军高层,特别是当罗姆企图想把国防军纳入自己领导的冲锋队之下。最后希特勒清算其政权的政敌,特别是忠于副总理帕彭的人马。有85人死于清算,不过最后的死亡人数可能达上百个。超过一千的反对者被逮捕,参与行动的大部分是党卫队和盖世太保,此次行动加强并巩固国防军对希特勒的支持。德国法律虽已禁止以对政权的忠诚为理由进行法外处决并已执行过百年,但因纳粹上台后德国法院及内阁解禁、消除相关障碍,此次行动为纳粹政权带来法理上的依据。在19年兴登堡为任命希特勒新一任总理之后的几个月的时间里希特勒利用国会纵火案后通过的法令解散德国其它的反对党,至同年中旬德国成为在希特勒指示与控制下的一党专政国家。尽管如此但希特勒迅速巩固刚得来的政权,但仅只总理的职权,他无法拥有实行绝对的权力。而军队依旧在总统兴登堡的领导下,尽管他年岁已高、老态龙钟。即使当时许多官员对希特勒的扩充军队、恢复征兵及外交强硬政策感到认同,但德军仍在纳粹统治前期保有一定的传统。
(二)纳粹冲锋队在纳粹党拥有一定的自主性,冲锋队是由一战后的自由军团演变而来,他们大多的成员都是认为德国是被“十一月的罪犯”出卖的。他们同样反对那时新成立魏玛政府,也反对共产主义。共产党在德国逐渐发展时冲锋队便与共产党发生激烈的争斗,这种激烈冲突也导致战后有实验性质民主政体的魏玛政府相当不稳定。以年6月为例,超过次的街头争斗,造成82人死亡。这种社会上的不稳定是让希特勒崛起关键性因素,许多德国人确信一旦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地方性的械斗便会停止。随着他成为总理后除了纳粹党之外的政党一律被镇压,包含共产党也被瓦解。但有关冲锋队的暴力事件仍层出不穷,有时殴打路人或遏阻他们的警察。19年冲锋队被普通人认为是傲慢及无礼的,有外交官抱怨过外国大使被冲锋队无理地对待,这样的行为已让中产阶级与其他保守团体如德军有了意见。希特勒的下一步行动就是对付冲锋队而强化自己对德军的权力,在19年7月6日一场聚集纳粹党高层的会议中希特勒表示:“是纳粹党的一场胜利,也是一场革命。现在开始是党已拥有德国政治权力,我们要巩固现在党所拥有的。这场革命的旋风已无法控制,但务必再让它安全地进行。”
(三)希特勒暗示他意图控制冲锋队,但这并不是容易的事。虽然冲锋队有大部份是忠心的纳粹党追随者,因为经济的大衰退让冲锋队成员大大地增加,这些是来自基层且对民族主义狂热的工作者。许多冲锋队员相信纳粹党的承诺并相信纳粹党掌权后会采取“积极”的手段(如夺取贵族的土地),但并没有做,这让许多期待革命的队员相当不满。冲锋队参谋长恩斯特·罗姆在希特勒上台后要求希特勒任命他为国防部长,而此时的部长是由保守的勃洛姆堡担任,纵使他不是纳粹党员也扮演德军与党的沟通桥梁。勃洛姆堡以及他的部下大多都出身于普鲁士贵族,他们认为冲锋队是粗俗低下的,并且威胁德军现有的传统与在德国社会中较高的地位。MaxHeydebreck在Rummelsburg的冲锋队领导人曾向他的队员谴责德军:“一些德军军官是猪,大部份的军官都太老了,必须被年轻人所取代,我们只要等到兴登堡逝世就可以抵抗军队。”尽管正规军与冲锋队有许多的不愉快,但勃洛姆堡以及它的部下都认为冲锋队不失为德军扩充的来源。而恩斯特·罗姆却想要消灭普鲁士贵族的绝对领导,让冲锋队成为新德军的核心,而让因凡尔赛条约限定10万兵员的正规军担忧的是在年初时超过00万成员的冲锋队。
(四)年1月恩斯特·罗姆向勃洛姆堡提出要让冲锋队取代德国正规军,让正规军成冲锋队的附属,因此在年2月28日希特勒与勃洛姆堡以及其他冲锋队与党卫队的要员会面,迫于希特勒的压力下罗姆不情愿地签署正规军高于冲锋队的声明。希特勒宣布冲锋队只得是德军的附属,在希特勒及其他德军军官离开后罗姆又宣称他不会接受一个可笑的下士(暗指希特勒)的指示,当时希特勒没马上做出反制行动,但也加大两人的裂痕。尽管恩斯特·罗姆与希特勒有了约定,但罗姆依旧幻想冲锋队能成为正规军,而这个幻想却抵触希特勒巩固权力和扩张军队的计划。而这个纳粹党内的争执也慢慢扩大,包含戈林、戈培尔、希姆莱与赫斯皆对罗姆的不满,他们都是纳粹党的资深元老,但只有罗姆忠于自己的冲锋队更甚于希特勒。罗姆对于党政的轻视惹恼赫斯,冲锋队在普鲁士的暴力行为也让作为普鲁士总理的戈林相当头疼,于是他们开始有了行动。年4月20日戈林把自己的辖下的警察转给希姆莱控制,好让他们一同对付罗姆,希姆莱妒忌罗姆拥有冲锋队的权力。希姆莱的党卫队从私人保镖变成精英部队且忠于希特勒,这个因素也成了希特勒选择对抗罗姆与冲锋队的最佳因素。
(五)加上来自军界、工业界及政界的保守势力都要求希特勒压制冲锋队的强大,促使希特勒除掉罗姆。年6月17日保守势力的要求使副总理帕彭在马尔堡大学演讲时警告“第二革命”的威胁,属于保守势力的帕彭与军界及工界都有紧密关系,他要威胁希特勒若无作出行动,将辞去副总理一职。虽然他的辞职不会影响希特勒的职位,但必然撼动当时的政界,给予正与保守势力结合的纳粹党不小冲击。希特勒为了回应保守势力的要求前往Neudeck与兴登堡会面,与兴登堡一同参加的国防部长勃洛姆堡意外地对希特勒斥责没有早一点将恩斯特·罗姆除掉,然后他告诉希特勒如果再未对罗姆及冲锋队采取严厉行动,兴登堡将有可能宣布戒严并开始军事统治。在罗姆的百万冲锋队队员与兴登堡的戒严的考虑下希特勒已经犹豫一个月,离开Neudeck之后希特勒已有除掉罗姆和老政敌的意图。戈林与希姆莱都赞同希特勒的决定,因为如此他们将因罗姆的毁灭掘取到更多权力。为了准备清算,希姆莱与他的副手海德里希将以伪造的证据指控罗姆已经收受法国二千万马克以推翻希特勒,6月末党卫队拿出伪造的证据指控罗姆意图推翻政府(即罗姆暴动),同时戈林与希姆莱在希特勒的指示下列出将清除政敌的名单。
(六)6月底希特勒确保军队的协助,得到勃洛姆堡与其属下赖歇瑙的认可。希特勒感觉一切已准备完毕便去埃森参加一场婚礼,他吩咐罗姆的副官使冲锋队领导人在6月底的巴德维塞开会。年6月0日清晨4点半希特勒和他的随从飞抵慕尼黑,在机场中他们驱车前往巴伐利亚内政部,他们聚集刚结束晚上街上骚乱的冲锋队领导人。希特勒生气的撕裂慕尼黑警察局长Schneidhuber的肩章,因为他的命令并未达成。希特勒对着他大喊:“你应被枪毙。”Schneidhuber在当天便被枪毙。当冲锋队被赶进监狱时希特勒聚集大批的党卫队及正规警察,接着前往罗姆巴德维塞的HanselbauerHotel。在巴德维塞中希特勒宣称罗姆及其他高阶冲锋队领导已经被捕,根据曾参与过这场突袭的ErichKempka称希特勒以两名持枪探员安全地逮捕罗姆,同时党卫队发现有冲锋队领导EdmundHeines与一名18岁的领导人一同在床上。戈培尔在之后的文宣上说明这次清洗是对道德堕落的痛击,在希特勒的指令下Heines与他的同伴在旅馆附近被击毙,同时党卫队也逮捕正要前往与罗姆开会的冲锋队领导人。长刀之夜不止清洗有关冲锋队的人马,还包含较早被囚及流放的主要的社会民主党员及共产党员,希特勒也用此机会顺便清除不可信任的保守人士,包括副总理帕彭。
(七)在柏林中戈林自己命令一个党卫队武装单位袭击副总理办公室,紧接着的盖世太保杀死帕彭的秘书HerbertvonBose,盖世太保还逮捕与帕彭相当紧密的人士EdgarJuliusJung(他在之后被枪决),盖世太保也同时处决ErichKlausener。虽然帕彭被捕后几天希特勒便释放他,但他日后便不再敢批评纳粹政权。希特勒、戈林和希姆莱也同时叫盖世太保清算以前的政敌,包含前总理库尔特·冯·施莱谢尔,他与他的妻子在家里一同被杀害。其他被杀害者还包含前纳粹党员格里哥·斯特拉瑟以及巴伐利亚前政委GustavRittervonKahr,还有WilliSchmid被误杀,他被看错为LudwigSchmitt(斯特拉瑟的弟弟奥托·斯特拉瑟的前赞助者)。希特勒在想如何处置关在慕尼黑的监狱中的罗姆,罗姆曾经为纳粹政权做过一些事,但他既不能一直关在监狱或被流放,这样一来当时的社会就会对这一场清算带来多余且不必要的注意。最后希特勒认为罗姆必须死,7月初在希特勒的命令下西奥多·艾克(之后达豪集中营的管理者)以及他的副官MichaelLippert来探视罗姆,他们一进入罗姆的囚房便拿出装子弹的勃朗宁手枪,叫罗姆十分钟内举枪自尽或他们代为执行。
(八)罗姆拒绝并告诉他们:“要杀我就叫阿道夫自己来!”在等待的时间里他们没有听到枪声,便回到罗姆的囚房发现罗姆站着并带有不屑的手势,而Lippert便直接击毙罗姆。戈林指示警察单位烧毁有关过去两天行动的一切资料,同时戈培尔试着避免报纸登出死者的名单,也在7月初广播演说描述希特勒已成功制止这场由罗姆与施莱谢尔的不轨举动。年7月1日希特勒在国家议院的一场演说定义这场行动:“在这一小时里我负责的是德国人民的命运,因而我成为德国人民的最高执法者。我下命令射杀这场叛变的元凶,也进一步烧尽那些中国家内的腐败源泉。国家的存在取决于其内部的秩序和安全,不能受到威胁却不惩罚任何人!让人们知道在所有的时间里如果任何人来攻击国家,那么最后结局一定是他的死亡。”即使具有德军身份的前总理施莱谢尔及前军情局长布理多被害,但几乎全体德军是赞同长刀之夜的。而年老体衰的兴登堡总统发了一通电报表达深深的感激并恭喜希特勒制止叛变于未然,而赖歇瑙也在此时宣布施莱谢尔早有预谋企图推翻政府。军方支持对他们有利的这场清洗,希特勒消除冲锋队企图取代德军的疑虑,纳粹得以进一步控制军方。
共和制度灭亡
(一)在左派与右派极端分子的威胁下魏玛共和国一开国就危机四伏,左派指责社民党因阻止共产革命而出卖工人利益,右派则反对民主制度并坚持要令德国返回昔日帝制。尤其包括军方势力的右派为了破坏共和更声称它出卖德国,令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0年2月成立不久的德意志工人党改为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劳工党(亦即纳粹党),希特勒在1年7月29日晋升为党魁。0年月1日自由军团发动卡普政变,占领柏林并推举右翼记者沃尔夫冈·卡普为总理,魏玛政府撤退到斯图加特并提倡展开大罢工。罢工令经济停顿,故此卡普的政府在短短四天之后宣告崩溃。大罢工同时也触发在鲁尔区发生的共产起义,五万人组成红军企图控制该区,在没有政府的命令之下正规军与自由军团再度镇压该行动。1年月在萨克森与汉堡发生的类似事件都被成功镇压,1年11月冲锋队成立并作为希特勒的私人军队。年共和政府表示未能应付凡尔赛条约规定的战争赔款并因此拖欠赔款,于是在1月11日法国与比利时的军队占领鲁尔区,控制这个全德国最富饶的工业重镇,并控制当地的矿井与制造业公司。德国政府鼓励工人以罢工还击并没有主动应付问题,罢工持续八个月,最后只是令经济更衰落,入口货物更昂贵。
(二)政府负责资助罢工工人,故此它需要印制更多钞票应付,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年8月马克兑一美元由4.2元跌至一百万元,11月20日价值更跌至4.2万亿元。12月1日政府推出地产抵押马克,以每1新马克兑换1万亿旧马克。最后德国成功继续支付赔款,而鲁尔区则重归德国。年右派再度威胁共和政府的统治,希特勒在慕尼黑发动啤酒馆政变。年11月8日三千名战斗联盟成员在与埃里希·鲁登道夫协议后与右翼政客古斯塔夫·里特尔·冯·卡尔在慕尼黑一所啤酒馆召开会议,虽然卡尔突然表示不支持他们,但希特勒打断卡尔的演讲并坚持要发动政变。鲁登道夫与希特勒宣布成立新政府,并计划在翌日占领该城市,但最后失败,希特勒与该三千人都被捕。希特勒被判监五年,但最后只是坐了九个月牢,此后希特勒决定以合法途径登上权力宝座。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在年担任德国总理,后来从该年到9年就任外长。在他当政期间由于起义减少、经济复苏,所以共和国能够休养生息。施特雷泽曼上台后首先推出地产抵押马克,用以减轻恶性通货膨胀对德国社会与经济的祸害。由于他坚持拒绝发行更多钞票,所以令问题迎刃而解。他为了振兴经济更减少政府开支,简化官僚阶级并加税。
(三)魏玛政府接受美国的道威斯计划,减少德国的战争赔款。2年德国与苏俄签署拉帕洛条约,恢复外交关系。5年施特雷泽曼与协约国签署罗加诺公约,恢复德国在欧洲的外交地位。德国凭着确认其西部边界成功与邻国修好,在施特雷泽曼的帮助下德国在6年加入国际联盟并作为第六个常任会员国,德国也停止裁军。然而0年代初期的德国只是表面繁荣,它之所以经济复苏有赖外国贷款,故渐增本国国债,并令整体贸易额下跌、失业率上升,施特雷泽曼的改革始终是治标不治本。纵然德国在多方面都略见进步,施特雷泽曼仍然被他的政敌批评,被指为采取“屈从政策”,逐步实现凡尔赛条约的条款所需。施特雷泽曼在9年病逝,魏玛共和国的黄金时代结束。19年2月27日晚上国会纵火案发生,希特勒的政府声称凶手是共产党员,并要求兴登堡总统同意签署国会纵火法令。再度运用魏玛宪法的第48条,并取消宪法中数项保障公民自由的条款,让纳粹党可以迅速并严厉地打击任何政治会议。政府利用“奸细”策划的纵火案与其他反共阴谋,诱导总统使用紧急法令,有了这样的圈套后希特勒无人可阻,可以任意捉拿和杀害共产党员。
(四)19年纳粹党在月5日的选举前抓捕很多共产党员,又不断四处宣传他们的政纲,用以吸引选民。但是这次魏玛共和国灭亡前的最后一次选举并没有令纳粹党大获全胜,纳粹党获得一千七百万选票,但共产党、社民党与中央党的票数没有显着下跌。希特勒向不同意见的利益集团力找出解决方案,确保共和国长治久安的必要。他指出德国的问题全由共产党引起,甚至在19年月日表示要杀光他们。前总理海因里希·布吕宁宣布他的中央党会坚持反对修改宪法,并促请总统下令查出纵火案的真相。希特勒的计划就是要令失去共产党支持的议会容许他与政府运用法律力量推出更多法令,在这个时候总统独裁需要一个法律改革来维持。19年月15日纳粹党与国家人民党召开第一次内阁会议,两党组成联盟,是议会中的少数(+52席)。根据纽伦堡审判称这次会议首先被提及的事宜是如何以宪法容许,需要议会三分之二多数支持的授权法案完成反革命,法案最后令希特勒与纳粹党得到不受限制的独裁力量。在会议上希特勒建议采用授权法案让内阁不需要得到会议同意而通过法例,这时候只要天主教中央党也支持授权法案就表示有足够议席支持通过法案,希特勒对此非常有信心。
(五)在纽伦堡审判上国家人民党被证实曾经向希特勒建议拘捕社民党人,以稳操胜券,但为希特勒所拒绝。希特勒认为可以在选举过后再拘捕其他人,而纳粹党事实上在事后扣押26名社民党代表。纳粹党连续几天与中央党领袖路德维希·卡斯主教和其他中央党工会领袖会面,并拒绝让他们积极参与政府事务,而且也成功就信奉天主教的公务员与教育问题达成协议。希特勒原本承诺以书信通知卡斯,作为中央党支持授权法案的条件,但卡斯在此之前已经代表他的政党表示支持法案。卡斯在8年开始担任中央党主席,并与当时梵蒂冈国务院长,亦即后来的罗马教皇庇护十二世有密切关系。在讨论授权法案之前的最后一次政党会议上卡斯没有明确立场,但是为了减少党员因接受法案而发生的反对声音,卡斯在连同全体党员支持法案之前安排由希特勒亲自撰写为宪法作保证的信件。19年月20日希特勒与他任命的内政部长威廉·弗里克跟中央党领导人卡斯和阿当·斯特格瓦尔德等人展开谈判,目标就是决定该党支持通过法案的条件。由于纳粹党需要三分之二票数完成目的,故此需要中央党支持。
(六)月22日双方达成协议,希特勒承诺保留现存的德国邦国,而且不会利用新增权力修宪,并挽留属于中央党的公务员。同时希特勒也同意会保护天主教专业学校,尊重与梵蒂冈、巴伐利亚、普鲁士与巴登的政教协议,以及在法案的投票前向议会宣布上述承诺。除了支持通过法案外卡斯另一件令人难忘的事就是安排为梵蒂冈草拟德国一直要求的政教协定,路德维希·卡斯与冯·帕彭被认为是让希特勒建立独裁的最重要政治人物。月21日议会开幕仪式在波茨坦中富有普鲁士色彩的驻军教堂举行,在约瑟夫·戈培尔的精心安排下很多属于昔日军事阶层的容克地主与代表出席典礼,戈培尔刻意将希特勒的新政府与以往的帝国拉上关系,并把国家社会主义描绘成国家的未来。旧时代的普鲁士军事精英深深体会到希特勒崇敬他们的传统,而且他的政府有军队这样的传统保护者支持,于是很多人会渐渐重新相信保守主义,并期望它能解决现下共和国的问题,令国家稳定。懂得审时度势的希特勒更谦逊地向兴登堡元帅鞠躬,19年会议在月2日正式开始,会议中段希特勒以冷静和希望和解的态度发表一次历史性的演讲。
(七)最值得注意的是他突然一改以往坚决反对天主教及其教义的立场,反而表扬教义为“保护德意志民族心灵的重要元素”,似乎他尊重天主教是指日可待。他承诺尊重他们的权益并宣布政府的目标是与教会达成和平协议,并改善与梵蒂冈的友好关系。由于演说特别重视梵蒂冈对新政府的承认,故此希特勒成功满足中央党成员的要求,劝谕他们投票支持法案,卡斯也因此被认为曾经参与拟定演说内容。根据纪录称早在年5月卡斯曾经表示梵蒂冈希望以希特勒的势力对抗无神论的俄国虚无主义(虚无主义指作为哲学意义认为世界特别是人类的存在没有意义、目的以及可理解的真相及最本质价值),在投票前的辩论上希特勒预先安排他的半军事组织冲锋队在街头活动以威胁议会成员,迫使他们不自愿地投票支持法案,制造十足的政治威吓。共产党本来拥有81席,但自从议会纵火法案通过及政府采取其他措施后他们全部议席都留空,减免他们必定给出的反对票,社民党议席也同样从减到少过。全场只有社民党主席奥托·韦尔斯勇敢地发言反对希特勒的计划,并指责他的政府从民主走向独裁,纵然始终无济于事。
(八)希特勒气得七窍生烟,于是一改脸上的冷静,以他独特、令人不安的语调咒骂韦尔斯,发誓要把消灭所有德国的共产党实力,甚至出言威胁韦尔斯领导的社民党。在这个时候希特勒早前拟定的保证书业已完成,并已交到卡斯手中,令中央党无论如何都会支持法案。授权法案最终获得通过,表示希特勒与他的政府得到最高权力,可以在没有议会的批准下通过任何法例,并可以独立制定外交政策并违反宪法的规定,故此希特勒可以用如此权力清除任何阻止他建立独裁的任何力量。在往后的几个星期内希特勒的内阁通过数项法令,令德国人失去自由、革退任何非纳粹党员的公务员以及将所有其他政党与联盟列为非法。第三帝国的统治开始。纳粹党开始架空人民党部长控制国家的权力,在没有警察的监控下冲锋队进行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活动,共产党人、社民党人与中央党人可谓无处容身,被赶尽杀绝。纳粹党也开始以暴力手段镇压犹太人,19年夏它自以为所向无敌,取缔一切其他政党与工会,就连人民党也不例外。虽然纳粹党一党专政,但国防军完全不受影响,共和时期的军政分立之势仍然持续。同样大资本家与地主的私产不受影响,行政与立法部门所受影响甚小。
共和国政治
(一)9年《魏玛宪法》规定德国国家结构形式仍然采用联邦制,由18个邦组成,在联邦与各州权限的划分上赋予联邦中央很大权限。国家管理实行共和制度,共和国依照资产阶级分权原则组织政府,并赋予总统广泛的权力。宪法第48条赋予总统“强制执行权与独裁权”,“强制执行权”是指总统可以使用武力强制各邦遵守联邦宪法和法律,“独裁权”是指总统可以使用武力来恢复“公共秩序和安宁”。临时停止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这就为后希特勒纳粹策划和建立法西斯专政所利用。经济上规定公民的工作权利和经济权利,国家保护劳动力,对失业者实行救济,增添不少“社会主义”新条文。与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国家垄断的发展相一致,宪法在规定经济自由、工商业自由、所有权受宪法保护、契约自由的同时已不再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而是根据“社会化”原则规定对私有制的限制。根据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宪法规定“劳工会议制度”和“经济会议制度”。魏玛共和国悲惨的崩溃到今天仍然颇受争议,虽然希特勒按照宪法的机制合法成为德国总理,而他的纳粹党也在年两次议会选举中得到大多数议席,但纳粹党被认为在当时还没有足够力量上台。西方民主历史上魏玛共和国所经历的经济问题是最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高失业率与生活素质大幅下降都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二)至9年德国经济略有复苏,但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导致西方经济严重受创,德国由于当时非常依赖美国的借贷,故此首当其冲。9年华尔街黑色星期四引发的大萧条令共和国深受其害,大萧条以及其后的经济不景气加重德国对其债主美国的财政负担。对脆弱的共和国而言经济大衰退无疑是大灾难,也是纳粹党能够当政的重要因素。年德国有五百万人失业,不少人将困境归咎于共和国,当政党在任何时候都想推翻共和令议会无一政党能够取得大多数议席之时情况就更加明显。由于凡尔赛条约迫使德国交出资源丰富的国土和巨额赔款,大多数德国人认为其条款过于严苛致使他们的国家降格。虽然条约为德国经济带来的实际破坏难以估量,但惩罚性的赔款的确引起人们的惊慌与怨怼。纵然赔款金额巨大,德国最后只是付出八分之一的金额。然而赔款的确令德国所得市场贷款减少,迫使魏玛政府以大量印制钞票以应付其赤字,结果引起恶性通货膨胀。而且德国军队本来有机会取胜,却突然失败,故此在9年德国战败后失望的军队返国并间接引起政治大乱。如此的混乱深深影响德国人的心理,而且可能因此造成以希特勒为代表的极端民族主义崛起,大部分历史学家都同意有很多德国的工业家将共和政府与工会和负责签署条约的社民党拉上关系。
(三)虽然有些学者认为希特勒被用作对付后者的工具,但在工业家愿意支持希特勒之前共和国已经非常不稳定,就连一些支持希特勒就任总理的人也并非完全接受纳粹主义,他们认为支持希特勒只是为了推翻共和国,但不是长远之计。由于纳粹党支持者众多,当众更不乏原本拥护左派的工人,所以工业家的支持不是希特勒获得大众支持的唯一原因。很多人都相信9年定下的魏玛宪法含有数项弱点,比如纳粹党势力容易建立独裁政权,但一个不同的宪法能否阻止纳粹党篡夺权却是未知之数,相反9年的西德宪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则被认为是力图消除这些弱点的法规。国家总统的职位被认为是“皇帝替代人”,意思就是总统用来代替已经逊位并逃走的德国皇帝。总统拥有同皇帝一般的权力,于是可以弱化政党政治的角色。魏玛宪法第48条赋予总统在“公众秩序与安全受到严重骚扰或威胁”时候可以“采取任何必须的政策”的权力,虽然第48条作为紧急法令但在19年前它常常被用来在没有议会的批准下通过法案,故此令纳粹党更容易完成一体化,例如纳粹党就以第48条为基础通过国会纵火法令。完全比例代表制表示得到任何规模支持的政党都可以得到议会议席,结果很多包括极端政党的小政党都按照这制度建立政治势力。
(四)在战后的德国联邦议院中只有得到5%以上票数的政党才可以得到议席,不过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采取多数制,而议席的分配则与共和国的雷同。国家议会可以在未能决定总理继任人时将总理革退,这种不信任动议令总理更替频繁,令政治不稳定,故此西德的基本法规定议会一定要预先选出继任人才可以投票令现任总理下台。宪法也规定当总统辞职或死亡后国家总理会兼任总统,拥有总统的权力,直到选出新任总统为止,故此年兴登堡逝世后希特勒兼任总理与总统。不过当时希特勒的独裁政权已经固若金汤,所以上述规定不应被视为引致纳粹党上台的单一原因。至19年期间总理布吕宁的经济政策颇受争议,政策令很多德国人认为共和政府刻意减少福利开支和支持极度自由的经济体系,在经济大萧条的狂潮下当时布吕宁有没有其他方案是未知之数。5年保罗·冯·兴登堡元帅就任共和国第二任总统,这位支持帝制的将军代表过去君主专制的德意志帝国,故此难以视他为支持共和国的民主派,但他从来不是纳粹分子。同时年代时八十多岁的兴登堡已经老态龙钟,如果兴登堡坚持民主信念,他不会轻易以第48条架空议会权力,也不会签署国会纵火法案。其实兴登堡经过一天半的考虑后才在19年1月0日任命希特勒为总理,说明他当时也曾怀疑后者的诚信。有人认为如果希特勒未能当上总理,纳粹党可能失去很多支持者。
纳粹党
(一)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通称纳粹党,是20世纪德国法西斯政党。纳粹党前身为9年成立的德国工人党,于0年2月24日更名。1年7月29日阿道夫·希特勒任党主席,宣扬纳粹主义、反共主义、反犹太主义,在大萧条时期赢得很多狂热分子的支持。19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建立法西斯专政。年9月纳粹德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5年5月纳粹德国战败,德国由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盟国管制理事会宣布纳粹党为非法组织,5年10月10日纳粹党正式解散。纳粹主义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缩写“Nazismus”的音译,意译为“民族社会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阿道夫·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纳粹主义意识形态的精神是“属于一个民族”,纳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种族优秀论,“优等种族”至上;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反对英法资本主义体系以及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抵制共产主义理论。9年初安东·德莱克斯勒(年6月1日-2年2月24日)创立德国工人党,9年秋初希特勒成为德国工人党党员。0年2月24日该党公布他与德莱克斯勒合作起草的25点纲领,并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即纳粹党。年啤酒馆政变失败后纳粹党被取缔,5年2月重建。
(二)重建后利用德国人民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大肆煽动日耳曼民族主义情绪,党员人数激增(8年为10万人,年达万人),在~年的国会选举中该党议席从12席增至20席。9~1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为纳粹运动的发展提供土壤,愈来愈多的垄断资本家支持纳粹党。年11月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联名上书魏玛共和国总统兴登堡,要求委任希特勒为总理,并最终于次年1月0日将希特勒推上台,纳粹党成为执政党。希特勒当权后宣扬泛日耳曼主义,打击和取缔其他政党,确立纳粹党一党专政。纳粹党头目除希特勒外还有格雷戈尔·施特拉塞、鲁道夫·赫斯、赫尔曼·戈林,下辖组织有冲锋队、党卫军、盖世太保、纳粹党外事局、希特勒青年团、德国少女联盟、德意志劳工阵线、纳粹妇女联合会等。党报党刊为《人民观察家报》、《进攻》、《民族社会主义通讯》,纲领性的读物为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党旗上有红底白圆心、中间是一个字的图案,含义:红色象征社会主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党徽上亦有此图案。在年9月14日德国国会选举中希特勒纳粹党获得选票万张(占全部选票的18.%),获国会席位席。年7月1日国会举行选举,纳粹党选票又增加1倍,达万张(占全部选票的7.%),国会席位增至20席。
(三)尽管纳粹党在年11月选举中失掉万张选票,但它仍然得到1/德国选民(1万人)的拥护,其中主要是德国的小资产阶级和一部分工人。纳粹党9年初建立后的头10年内一直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党,8年国会选举仅获选票2.6%(共81万张)。此后两三年内纳粹党迅速发展,年成为国会第二大党,年成为国会第一大党。纳粹党运动的社会基础主要是城乡小资产阶级和部分工人,德国工人运动著名领导人蔡特金当时指出贫困化的小资产阶级、小农和知识分子有投向法西斯阵营的趋势。她说:“成千上万名群众拥向法西斯阵营,它成为政治上无家可归者的收容所。很显然按照法西斯大军的社会成分时他们是社会上丧失立足之地的人、丧失生存能力的人和失望的人,其中也包括使资本主义社会极不舒服、对它相当危险的人。”参加希特勒运动的小资产阶级分子如此之多与德国城乡小资产阶级的数量很大有关,德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王国”,小资产阶级占全部人口的40%以上。据7年统计德国有小企业主、商人以及中小农有.7万人,职员和官吏有.5万人。造成庞大的小资产阶级队伍的主要原因是德国工业垄断的高级形式(康采恩)集中在重工业部门,轻工业和食品加工部门虽然也出现垄断组织,但主要是在生产上保持独立性、由中小企业联合起来的较低级的垄断形式(卡特尔)。
(四)在纺织、食品加工、造纸、皮革等部门中历来存在着数量很大的中小企业,包括早期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传统工业、农民家庭手工业。据统计—年间德国食品加工业中大企业(职工在50人以上为大企业)由家增加到家,职工由14,人增加到24,人;中小企业(职工不超过5人为小企业)由24,家增加到26,家,职工由59,人增加到77,5人。在德国农村中由于普鲁士道路导致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在存在容克地主大庄园的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中、小农经济。据5年统计经营20公顷以下土地的小农庄园有04,个,占农业经营总面积的47.2%;经营20-公顷土地的大农庄园有19,个,占农业经营总面积的26.4%;经营公顷以上土地的容克地主大庄园有1,个,占农业经营总面积的20.2%。然而城乡大量小资产阶级分子涌向纳粹运动还是8年以后的事,这主要是因为9-年的经济危机给德国小资产者带来严重影响,这种影响被纳粹党充分地利用。在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到来时德国受到沉重打击,-8年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德国工业生产上升的趋势是以美国提供的短期贷款为基础的,此时这笔约亿马克的贷款被美国收回,由此触发德国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经济危机。
(五)危机期间工业生产直线下降,9-年煤产量下降2.7%,生铁产量下降70.%,钢产量下降64.9%,机器制造业产值下降62.1%,发电量下降2.4%。工业生产总值下降40%,生产资料生产减少5%,消费品生产下降25.%,出口总额减少69.1%,进口总额减少70.8%,国库黄金储备锐减4/5。与此同时劳动时间平均削减约47%,在建筑业中劳动时数减少66%。各行业职工人数大大减少,其中钢铁、机械和电力工业的职工减少64%,硬煤开采业职工减少47%。经济危机对工人阶级的生活带来灾难性影响,失业人数迅速增加。9年9月失业人数为10万,一年后达到00万,年9月上升为45.12万。年2月除几百万人临时做短工外失业人数达万,失业救济金波动于每周16.44马克(大城市)至1.14马克(小城市)之间。只有82%的失业登记者能够领取失业金。经济危机对城乡小资产阶级的打击也相当沉重。经济危机期间城市小工商业者、小企业主和手工业者的经济地位动荡不定,许多工厂倒闭,中小企业大量破产。据德国官方统计8-年工厂年倒闭总数由1,家上升到1,家,几乎增长一倍。
(六)同时期内工厂年合并总数由家上升到家,几乎增长2倍。其中个体商贩的处境十分窘迫,年有家商店倒闭,家被迫合并。正当小资产阶级经济社会地位受到严重威胁,对共和制感到失望并逐渐脱离传统资产阶级政党寻找出路,对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充满憧憬时希特勒抓住时机。他有针对性地对小资产阶级展开游说,把他们拉到纳粹运动中来,成为纳粹运动的主要的社会基础。纳粹党各级组织的积极分子在竞选运动和发展党员方面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他们通过非正规途径,在酒吧、俱乐部和工作地点当面谈话来争取选票并吸收很多党员,其人数和通过参加党的集会或阅读宣传品而入党的人数一样多。19年之前纳粹党并未成为执政党,很难采取直接有利于小资产阶级的措施,但是在夺取政权的道路上它并未忽视这方面的措施。纳粹党利用垄断资本资助的部分资金向人们提供一些具体的物质利益,例如为失业者、复员军人和无家可归者建立“食物施舍所”;“提供住房;发放衣服和食品。这些行动给小资产者和失业者留下一种印象:希特勒的纳粹党在行动中确实代表他们的利益,他们应该跟纳粹党一起为一种共同的事业同舟共济。由此可见希特勒的纳粹党在危机期间之所以得到迅速发展在于它了解民心,懂得如何迎合民众的需求。
(七)当小资产阶级深受危机的打击,面临落入无产者境地的威胁而彷徨沮丧,深感前途暗淡时纳粹党唤醒他们的“民族主义”思想,提出迎合他们心愿的纲领和政策,并用声势浩大的演讲、集会和游行唤起人们的热情。19年6月22日希特勒政府采用快刀斩乱麻的方法取缔德国社会党,将最后一个反对希特勒的大党清除出内阁,它还废除月选举的结果,当时社会党人的影响仅次于纳粹。希特勒因无法控制冲锋队的街头暴力并视之为对权力的威胁,故欲除去冲锋队及其领导者恩斯特·罗姆。他还想安抚害怕及厌恶冲锋队的国防军高层,特别是当罗姆企图把国防军纳入自己领导的冲锋队之下。年6月0日至7月2日纳粹党发动“长刀之夜”行动,清算其政权的政敌,特别是忠于副总理帕彭的人马。至少有85人死于清算,不过最后的死亡人数可能达几百个。超过一千的反对者被逮捕,大部分参与行动的是党卫队及盖世太保,此次行动加强并巩固国防军对希特勒的支持。纳粹政权的特点是在政治上力主要控制住全体社会的一切方面(即一体化),以缩减和消除贫富差距为目标重整德国上下,将党组织编入社会各体系(如德意志劳工阵线与其他从属于党组织的全国与地方社团),并且以追求种族(雅利安人种、北欧人种)、社会和文化的“纯净化”。
(八)纳粹党通过迫害其认定为不纯的事物来达到目的,特别是针对如犹太人、吉普赛人、同性恋者和政客(如魏玛共和国、共产党等等)。这种迫害在政权的最后几年中达到巅峰,大约六百万犹太人、一千万斯拉夫人以及各种的其他人种被有组织地杀害。此种族灭绝的行为在英语中称为Holocaust(意即“大屠杀”),而纳粹则委婉的在德语中称之为“最终解决方案”(一般称杀死犹太人为“最终解决”)。纳粹党极力宣扬民族社会主义与反犹主义,唤起德国人对马克思主义者和犹太人的刻骨仇恨,同时竭力宣扬种族优劣论、个人独裁论和生存空间论,为其国土扩张和战争政策制造理论根据。纳粹主义一词来源于纳粹党,纳粹党顾名思义是一个以族群而分的种族主义和民族社会主义的政党。民族社会主义与纳粹主义德文拼法一致,即民族社会主义的德文原意,国际上正式的名称被视为纳粹主义。纳粹主义之民族观乃主张国家权力之绝对集中化,即极权主义。但其则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法西斯主义,但纳粹与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执政者墨索里尼最终成为明确的盟友。纳粹主义并非一严格定义的意识形态,而是纳粹党所奉行的国家统制政策和理念,包括一些政治观点和具有宗教色彩的极端思想:种族主义、反共产主义、极权主义、神学主义、反犹太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反同性恋、反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以及限制与其意识形态相反的宗教自由。
(九)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民族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利应由其一人掌握。由一个庞大的官僚系统自上至下按领袖原则来管理的政府,提倡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作为德国的民族社会主义运动意识思想,重集体尚权威武力。民族社会主义主张以民族为人类群体生活之“基本单位”,宣扬种族优越论,认为雅利安族为最优秀且对人类进步唯一有贡献的民族。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以作为形塑特定文化与政治主张之理念基础。在意识形态方面以明确的准则为基础界定民族,以自其他民族区别,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歧视与之不同的民族。宣称雅利安-北欧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主宰权力”的种族,主张世界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各民族必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求胜。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民族世界霸权。年代纳粹主义的民族意识形态逐渐形成,成为特属于政治与经济上极端国家资本形态。它的极端形态体现在军国主义和种族主义两种,并在政治上体现极端法西斯主义和极端独裁专制统治,是一个建立在高度垄断的国家统制主义体制。本质上民族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就是民族霸权主义与法西斯主义,德文Staatssozialismus一词被用来指称纳粹主义的经济政策,尽管国家社会主义在纳粹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国有社会主义有很多的不同。
(十)由于在德文中“民族”与“国家”二词的中文翻译相同,所以常有人将纳粹主义译为“国家社会主义”,但其实两者的含义是截然不同的。纳粹党的社会成分十分复杂,既有经历过一战的退役老兵,在一战后居无定所的流浪汉,也有殷实的中上层资产阶级,还有一般店主、职员、工人和朴实的农民。党旗上有红底白圆心,中间是一个黑色卐字的图案,红底象征党派运动的社会性,白圆象征民族主义。党徽上的卐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的斗争的使命,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写道:“红色象征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思想,卐字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斗争的使命。”后来希特勒还为冲锋队员和党员设计“卐”字臂章和“卐”字锦旗。“纳粹党”即“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政治主张主要为民族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是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执政党。在德文中“国家”和“社会”的字头都是“S”,两个字头交错重叠在一起就形成“卐”字形状。在维京人的符文字母中“S”代表太阳、正义,用这个标志做标志正好符合希特勒的必胜理念和浓厚的西欧情结。纳粹党歌是《霍斯特·威塞尔之歌》,冲锋队为领导者霍斯特·威塞尔生前所作的进行曲《威塞尔倒下了》由德意志第三帝国时期的宣传部长由戈培尔(年10月25日—5年5月1日)定为纳粹党歌,年后作为非正式的纳粹德国国歌。
武装党卫队
(一)党卫军亦称“武装党卫队”,是纳粹德国党卫队下属的组织和武装部队。19年月希特勒建立柏林党卫队本部警卫作为其私人卫队,9月扩充为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同时各地党卫队的武装小组改组成政治戒备队,陆续扩展至营、团建制。为发展纳粹党本身的武装力量,年底希特勒指令希姆莱将党卫队武装组织合组成“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年8月改现名。0年8月特别机动部队督察处改称武装党卫队作战指挥部,希姆莱任总指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其主要作战力量为4个团,后发展至9个师(近万人),内含16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大战后期由于德国人力紧张开始组建荷兰、挪威、比利时、匈牙利、乌克兰等外籍师,并为德国师招募外籍人。其官兵长期受纳粹主义毒害,极端顽固。所属师团曾入侵欧洲各国,参加多次重要战役,在荷兰、法国和苏联等地的战事中起过较大的作用,战后同党卫队一起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布为犯罪组织。19年月希特勒指示党卫队地区总队长约瑟夫·迪特利希组建一支称作“柏林党卫队本部警卫队”的武装力量,作为保卫他个人安全的私人卫队。最初仅有人,驻扎在柏林近郊亚历山大兵营内。19年9月扩充到2个连,外加1个特遣队,改称“党卫队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
(二)不久该旗队迁入柏林城内前士官总校的营房内。在此基础上希姆莱指令各地区的党卫队以柏林为榜样组建装备轻武器的各地区党卫队本部警卫队,人数各名。当这些警卫队扩充到拥有数个连队时即可改称“政治戒备队”,这些武装组织虽然经过国防军的短期军事训练,但军事作战素质并不高。希特勒仅仅把它视作政治工具,主要用于对付正在躁动于“第二次革命”的冲锋队。年6月希特勒清洗冲锋队时专门从他在柏林的警卫旗队中调用2个连赶赴巴伐利亚,其他各地的“政治戒备队”也投入这场血腥的搜捕与屠杀行动,随后希姆莱经希特勒批准后利用所接管的冲锋队军火库的武器进一步扩充这支武装力量。年底希姆莱根据希特勒的命令将党卫队原有的武装组织合并起来,组成“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成立“督察处”作为其统一的指挥机构。年2月希特勒直接掌握武装部队指挥权之后决定进一步发展这支武装力量,同年8月17日他发布命令将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改名为“武装党卫队”,强调:“它既不是武装部队的一部分,也不是警察的一部分。它是我专门支配的常备武装部队。作为这样一支部队和纳粹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世界观和政治上应按照由我为纳粹党和党卫队所确定的路线通过党卫队全国领袖来选定。
(三)希特勒规定武装党卫队将用于执行特殊的内政任务,或者执行作战陆军范围内的机动任务。当用于对外作战时它在“军事范围内”由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指挥使用,在政治上仍然是纳粹党的一部分。该公告成为武装党卫队的正式出生证,此后武装党卫队的兵力迅速增加。年它仅有4个团的建制,-0年间扩充到个师由于希特勒已经控制武装部队,不愿意以建立一支军队以外的庞大第二武装来刺激传统军人,因此武装党卫队的最高建制为师级,而没有集团军级建制。并规定其总兵力只能达到陆军兵力的5%~10%,以及控制在全国可利用人口的%以内。希特勒继续强调武装党卫队主要是一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对内代表并贯彻国家权威的警察部队,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后武装党卫队的军事性质日益突显,逐渐成为战场上的重要力量,被称为“武装部队的第四部分”。1年春武装党卫队已经拥有4个师和1个旅,先被投入巴尔干战场充当德军入侵部队的尖刀,随后被调去进攻苏联。
(三)2年底由于损失严重、兵源不足让武装党卫队不得不从原来的志愿兵制改为义务兵制,从年起甚至放弃严格的“种族原则”开始组建外籍师团,武装党卫队在规模达到顶峰时一共拥有9个师(约万人)。在0年5月德国入侵西欧的战役中武装党卫队正式参战,在表现出较强战斗力的同时也展示出野蛮的本性。“骷髅”师曾在法国境内枪杀名英国战俘,“领袖警卫旗队”则在其他地方对另外名英国战俘动武。其中一部分战俘被行刑队处死,一部分被自动步枪打死,更多的则被手榴弹炸死,但有15人在混乱中逃生,总算留下揭示暴行的活口。1年春武装党卫队参加巴尔干战役和进攻苏联的战役,当时的武装党卫队装备精良,具有一种意识形态上的狂热精神且作战勇猛,但由此造成伤亡严重。同时队员们又以违反传统军事道德标准为荣,他们行动野蛮,残杀战俘和无辜百姓,并时常居高临下地同军队发生摩擦。在“警卫旗队”和“特别机动部队”时期该组织的统一指挥机构称为“督察处”,于年底由希姆莱据希特勒命令设立。
(四)0年7月希特勒对国会发表讲话,其中高度赞扬“英勇的”武装党卫队师和团,并向为整个国家建立安全机制并创建武装党卫队的党内同志希姆莱表示感谢。希姆莱趁此机会于0年8月将“武装党卫队督察处”改组成“武装党卫队作战指挥部”,作为其统一的最高统率机构。早期该武装力量挑选军官时注重从下层民众中选拔,但更加强调“纯日耳曼血统”的种族原则。其军官90%来自农村,40%的文化水平不到高中毕业。培训中注重灌输纳粹主义的世界观,强调军官、军士和士兵之间精诚团结和互相尊重的感情,培养一种自视为新德国军队的精华和核心的傲慢精神。但是到了2年底由于损失严重、兵源不足让武装党卫队不得不从原来的志愿兵制改为义务兵制,到了年甚至放弃严格的“种族原则”开始组建外籍师团,包括荷兰师、挪威师、比利时师、匈牙利师、乌克兰师等,甚至在德国师中也开始配置外籍士兵。在战争后期大约有20万东方外籍人(包括乌克兰人、阿尔巴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哥萨克人)在武装党卫队中服役,巴尔干穆斯林也曾在其中拥有自己的分队,不过武装党卫队中的装甲部队和精锐部队一直保持其“纯德意志”的特征。
德国吞并奥地利
(一)一战中战败的奥匈帝国被分割为多个小国家,其中原先内莱塔尼亚的一部分成为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在8年10月21日至9年9月21日间的11个月称为“德意志奥地利”),并被禁止与德国合并。奥地利第一共和国由社会民主党和基督教社会党联合执政,社会民主党领袖伦纳出任总理后国内经济凋敝、社会动乱。0年社会民主党成为反对党,2年奥地利获得国际联盟的经济援助。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奥地利财政银行于年倒闭,财政濒于破产。年陶尔斐斯出任总理,他对内实行独裁,对外依靠法西斯意大利。年月同墨索里尼签订《罗马议定书》,以对抗纳粹德国,维护国家独立。年7月纳粹党卫军举行武装暴乱,陶尔斐斯被刺身亡,舒施尼格继任总理。年德意结盟,奥地利完全孤立。年2月希特勒迫使舒施尼格签订《贝希特斯加登协定》,月12日奥地利被纳粹德国武装吞并,第一共和国灭亡。奥地利成为纳粹德国的“东区”,2年又改称“阿尔卑斯和多瑙行政区”,作为纳粹德国的一部分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此同时奥地利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在国内外十分活跃,并积极参加4年的“七·二○”反希特勒斗争。5年5月盟军分区占领奥地利,以绍克尔为首的抵抗力量配合苏军解放维也纳。同年社会党和人民党先后重建,4月成立以伦纳为首的临时政府,建共和国(即第二共和国)。
(二)6年议会及内阁职权得到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当局承认,年5月15日四个占领国同奥地利在维也纳签订《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国家条约》,即奥地利国家条约。条约确认年的奥地利的领土完整,同年10月占领军撤出,国家主权完全恢复。10月26日国民议会通过联邦宪法,宣布奥地利永久中立,该日被定为国庆日。年纳粹德国实现德国吞并奥地利,奥地利到二战结束前的7年都受其统治。纳粹德国于5年战败后奥地利被同盟国和苏军分别占领,直到年奥地利国家条约签订为止。在奥地利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之后占领奥地利的各国军队陆续撤离,奥地利最终获得独立并成为今天的奥地利第二共和国。第二共和国成立后奥地利政局稳定,5~年在联合国救济总署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下经济得到复兴。外交上积极参与欧洲和国际事务,致力于缓和与谅解。50年代中期以后奥地利先后参加联合国、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奥地利注意睦邻关系,对东西方实行“均衡外交”,并努力促进缓和和裁军。9年东欧共产主义政权解体后奥地利逐渐参与更多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并于5年加入欧洲联盟,又于9年加入欧元区。
(三)德奥合并是指年月12日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的事件,凡是企图反对阿道夫·希特勒在奥地利举行公民投票的一切敌对活动一律禁止,在他的高压胁迫下99%的投票者都赞成德奥合并。奥地利和德国都是以德意志人为主体的国家。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两国出于不同的目的都有合并的意图,一战后的《凡尔赛和约》明确规定严禁德奥合并。20世纪20年代德国处于战后恢复时期,主客观条件都不允许实现德奥合并,19年纳粹党夺取政权后德奥合并再次成为严重的国际问题。奥地利共和国地处欧洲心脏地带,战略地位重要,是阿道夫·希特勒猎取的第一个对象。早在19年德国间谍就在奥地利活动,希特勒最初企图采用扶植奥地利纳粹党人的办法,利用他们在奥地利内部进行颠覆活动,以实现德奥合并。年7月25日一群奥地利纳粹分子突然闯入维也纳总理府,枪杀奥地利总理恩格尔伯特·陶尔斐斯,另外一些纳粹分子占领广播电台,并宣布林特伦为总理。政变最终遭到镇压,未获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不得不否认与叛乱阴谋有任何关系,暂时收敛起来,等待时机再次实行吞并奥地利的计划。自年以来奥地利总理许士尼格就试图阻止国家社会党人(即纳粹主义者)掌权,但是年他的保护伞贝尼托·墨索里尼和希特勒联合,许士尼格的统治便开始动摇。
(四)年下半年的国际形势对德国十分有利,年月德国重新占领莱茵非军事区,公然违反凡尔赛条约和洛迦诺公约,也未受到英、法的干涉。鉴于上述种种情况时新任总理库尔特·冯·许士尼格(年12月14日-年11月18日)只得尽力避免德国的干涉,使希特勒容忍现状。年7月11日许士尼格同德国驻奥公使弗朗茨·冯·巴本签订一项秘密协定和一份供公开发表的公报,在公报中德国政府表示承认奥地利联邦的全部主权;双方互不干涉内政,包括奥地利民族问题在内;奥地利承认自己是一个德意志国家(但秘密协定则要求奥地利按照德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来执行自己的外交活动);实行政治性大赦,即大赦奥地利纳粹党政治犯;任命“奥地利的民族反对派”分担政务。通过德奥协定后德国基本上控制奥地利的内政和外交。年希特勒认为彻底解决奥地利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11月5日他召集作战部长、外交部长和三军总司令举行一次重要的秘密会议,这次会议由希特勒的军事副官霍斯巴赫上校担任记录,会后整理出一份备忘录,通称为《霍斯巴赫备忘录》。根据备忘录的记载希特勒认为德国的前途完全决定于如何解决生存空间的需要,解决生存空间首先要向欧洲发展,而不是到海外去寻找殖民地。
(五)德国的第一个目标应是夺取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这就不能不动用武力。希特勒估计英国面临重重困难,不会参与对德战争,而没有英国支持的法国也不可能对德国采取军事行动。总之希特勒已下定决心要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如果实现吞并奥地利的计划后实力势必大大增加,这对法国的安全将构成很大的威胁。但是0年代的法国左右两派的斗争异常激烈导致政局不稳,内阁更迭频繁,存在只一个月的有好几届,因此再也无力对德国采取强硬政策,无可奈何地走上绥靖的道路。年11月8日法国财政部长博内(后改任外交部长)对路经巴黎的德国驻奥大使巴本说:“法国对年7月《德奥协定》签订后两国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建立更密切的联系没有任何异议,并同意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意志少数民族应享有广泛自治。”随后法国总理卡米耶·肖当又会见巴本,说他自己并不反对德国通过演化手段明显地扩大它在奥地利的势力。英国一直谋求全面解决与德国的矛盾,在“总解决”中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都是讨价还价的筹码。年11月19日英国枢密大臣哈利法克斯伯爵在贝希特斯加登拜会希特勒,明确表示凡尔赛强制条约的错误必须加以纠正,欧洲秩序的变更问题(亦即但泽、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迟早定会发生,英国所关心的只是这些变更必须通过和平演变来实现。
(六)年2月英国首相阿瑟·尼维尔·张伯伦宣称当德国占领奥地利时奥地利不能指望其他大国的援助,美国驻法大使布利特通知德国称华盛顿方面完全理解德国改变欧洲版图的计划,法国政府也表示无意干涉奥地利事务。年2月12日希特勒在贝希特斯加登约见许士尼格,要他签署一份奥地利完全听命于德国的议定书,并命令他在三天之内答复,否则要进军奥地利。奥地利被迫作出以下让步:释放纳粹罪犯;任命奥地利纳粹分子阿图尔·赛斯-英夸特为内务部长兼保安部长,掌握警察权。但希特勒还不满意,许士尼格从英法那里得不到支持,无可奈何地准备在月1日让全体公民投票决定国家的前途。希特勒与奥地利的纳粹内政部长赛斯-英夸特取得联系,命令他取消公民投票。许士尼格企图采取对策,但是当他听说德国军队已经入境后只好作罢。月11日许士尼格下台,赛斯-英夸特上台组阁。月12日纳粹党徒大肆宣扬奥地利政府被共产党暴徒包围,伪造奥政府请德出兵镇压骚乱的“紧急请求”。接着德国军队长驱直入,兵不血刃地占领奥地利。1日德奥签署《关于奥地利和德国重新统一法》,德国正式吞并奥地利,奥地利成为德国的东方省。奥地利的七百多万人民成为希特勒统治的臣民,为希特勒发动大战增加兵源。
(七)月14日希特勒从他的临时司令部所在地林茨来到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40辆坦克在前面开路,坐满军官的警车作后卫。一路上希特勒受到来自奥地利各地的纳粹分子的欢迎,而过去就是他曾经保证过奥地利的边界是不可侵犯的。在路上大部分时间里希特勒站在敞篷汽车上,身着棕色的突击队员军服向狂热的支持者们挥手致意。他的支持者们许多人挥舞着饰以纳粹标志的旗帜,一些纳粹分子把这个标志缝在奥地利国旗上。希特勒已经签署由他担任德国和奥地利军队总司令的法令,所有奥地利士兵必须发誓效忠于希特勒元首。这天晚上许士尼格和他的几千名支持者都已被逮捕,在5年美军进驻后许士尼格才获得释放,二战后他移民到美国,年在茵斯布鲁克去世。对希特勒这一赤裸裸的侵略行为时西方列强仅仅表示抗议,不久英、法、美等国又承认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分别把驻奥使馆改为驻维也纳领事馆。希特勒吞并奥地利增强德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和战略地位,更加肆无忌惮地实现它的侵略和战争计划。年10月苏、美、英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宣布德国吞并奥地利无效,决定恢复奥的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奥地利,年5月四国同奥签订《奥地利国家条约》,奥地利重新赢得主权国地位。
奥地利国家条约
(一)奥地利国家条约全称《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的国家条约》,亦称《维也纳国家条约》。苏联在斯大林逝世后采取放宽占领制度和同奥地利关系正常化的措施,在经过协商之后奥地利政府与苏、美、英、法四国的外交代表于年5月15日签署该条约。条约规定占领国从奥地利撤出军队,恢复奥地利的领土与主权完整。条约还明确奥地利法西斯组织的非法性,并限制奥地利发展军事力量。年10月26日奥地利国民议会通过关于奥地利作为永久中立国的联邦宪法,这一法律与《国家条约》一起构成奥地利外交政策框架的法律基础。该条约结束四国对奥的军事占领及管制,消除一个紧张源,有助于缓和欧洲的紧张局势。年月法西斯德国通过使用伪造的文件和大肆的宣传实施对奥地利进行吞并,而从道德和战略上觉得自己太弱小的奥地利并没有采取军事行动予以回敬。国际上对此几乎就没有什么反响,只有墨西哥、苏联、智利等国表示抗议。依靠奥地利民族社会主义党的势力,权力交接进行得非常顺利,奥地利领导精英被关押和送进集中营里。在后来的几个月里奥地利犹太人遭受前所未有的恐怖折磨,心理蒙受耻辱,身体惨遭蹂躏,财产被抢劫,四处被驱逐。
(二)为了给这整个暴行冠以所谓名正言顺的法律依据,年月日在被人一手导演的部长会议上通过合并法。年4月10日德国全境举行公民表决,依靠骇人听闻的大肆宣传和公民的投票被滥用让一桩暴力行为被合法化。在战争最后几个月里当反抗战士从蒂罗尔开始可以和美国的通讯部队接上联系时才出现比较有效的反抗行动,奥地利人虽然不可能得到军事援助,但可以把战争形势的最新消息传递给同盟国。4年秋天“奥地利临时全国委员会”宣告成立,不同政治方向的派别第一次联合起来。4年7月20日刺杀希特勒未遂后遭受追捕的灾难,也和这些政治派别保持联系。正是武装反抗的代表首先与挺进的苏联军队接上头,并向他们提供德国人的前进计划,尽管如此但直到5年4月1日维也纳周围的战役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对奥地利来说纳粹统治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是十分令人沮丧的,在这期间名奥地利人被处决,1.6万人在集中营里惨遭杀害,1.6万人死于监狱,6.7万多奥地利犹太人被发配到灭绝营里,几乎不到2人熬过战争结束。另在第三帝国军队里服役的24.7万奥地利人要么阵亡、要么失踪,2.4万平民死于炸弹之下。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几乎没有一个流亡者愿意回到这个驱赶走他们的国家来,合并不久后在各个政治派别里出现反抗的势头,比如共产党人和王权主义者,当年的社会民主党人和家乡卫队成员不愿意接受新政府。然而却从来没有组成一个全国性的反抗组织,因此对纳粹掌权者来说揭穿和残酷迫害反对者易如反掌。由于各个政治派别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国外也不可能产生一个有效和被人接受的流亡政府。各个反抗组织都表明不同的政治主张,有些几乎带有乌托邦色彩。由于同盟国把重建一个主权的奥地利国家宣布为战争的目的,直到年的莫斯科宣言才带来一个方向性的定义。二战后同盟国制定战后时期各项计划的基础就是全面彻底地战胜纳粹德国,奥地利被四个同盟国军队占领,被划分成四个占领区。在首都维也纳中占领区的划分以城区为界,内城轮流管理。战争未正式结束前的5年5月奥地利的政党就已经相继建立,它们和各联邦州是独立声明的发起者。苏联人在奥地利东部扶植起一个由前总理卡尔·雷纳领导的政府,西方同盟国在经过一阵因形势所决定的迟疑之后也认可了。这个临时内阁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国民生活秩序,解决民众生计问题。由于同盟国的推动,建立一个正常和民主的政治体制得以大踏步地向前迈进。
(四)5年11月25日经过十多年之后奥地利终于举行首次民主选举,当年的国家社会主义党被排除在选举以外,他们在一个由奥地利有关当局进行的清理纳粹的审判中被指控对历史负有罪过。赔偿在经济上遭受损失的一揽子计划在逐步进行着,尤其涉及到对犹太公民的赔偿。6到9年颁布7个赔偿法,涉及到已经为国家占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价值。关键的赔偿措施是最近几年才部分地得到实施,如2年奥地利自愿为当年被迫在今天奥地利共和国领土上当奴役做苦工的人支付赔偿所达成的一致意见,有关就“雅利安化的”私人财产赔偿问题的谈判现今仍在进行之中。5年春奥地利本身也成为战场,苏联红军从东边进入维也纳,英军从意大利向克恩滕进驻,美军开进萨尔斯堡,法军则占据福拉尔贝格。于是奥地利被划分为苏、美、英、法四个占领区,而在苏占区的维也纳市中四国各占领一个地段。当时奥地利的政党已经开始筹建政府,并于5年4月24日组成临时政府,接着进行各邦议会的选举,卡尔·伦纳当选为联邦总统。为签订奥地利国家条约,恢复奥地利主权,撤退占领军,结束被四国占领的局面。四个占领国之间和奥地利政府的谈判几乎持续10年,最后奥地利为了换取国家独立同意永久中立。
(五)年5月15日由苏、美、英、法4国与奥地利的外交部长在维也纳签订的和平条约,宣布撤走盟国战斗部队,尊重奥地利国家的主权与独立,奥地利终于在年10月26日完全恢复独立,年11月28日南斯拉夫加入此条约。年奥地利被纳粹德国吞并,后作为德国的组成部分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5年作为战败国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本条约确认奥地利重新独立并对有关战后问题作了规定,条约正文计8条,主要内容为:宣布年同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有关的条约均为非法;恢复合并前的领土主权;禁止从经济和政治上同德国合并;成立民主政府,尊重人权和境内的少数民族(指斯洛文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的平等权利,承认一切民主机构的合法权利;解散法西斯组织,杜绝其复活;不得拥有、制造和试验原子武器以及条约规定的其他武器;6、7年盟军占领当局的管理规定于本条约生效之日废止;其他关于多瑙河航行权以及财产、经济等问题的处理办法。根据条约在年10月25日四国占领军全部撤离,次日奥地利国民议会通过关于奥地利永久中立的根本法,宣布不参加任何军事联盟,不允许在其领土上设立外国军事基地。
#世界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