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耽误的农时抢回来黑土地春耕新观察
立夏时节,黑土地迎来春耕高峰。疫情之下,农时不等人,吉林各地行动起来。种粮大户为无法返乡农民代耕代种;专家指导秸秆还田,解决秸秆处理难;大型、智能化农机开进田间,耕作效率大大提高……黑土地正将耽误的农时抢回来。
“放心,地我们帮你种”
“放心吧,大伙帮你育的稻苗长得不错,不用惦记。”
最近,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建国村党支部书记孙国柱给因疫情滞留外地的村民王金祥打电话,让他不用担心地里的事。
4月初,吉林省出台疫情期间农民返乡春耕工作方案,20余万农民陆续返乡备耕。但仍有不少像王金祥一样滞留外地的农民没能返乡。“人不在,地咋整,当时把我急坏了。”王金祥说。
春耕期,伊通采取县、乡、村三级帮扶包保机制,提供代耕代种服务。建国村不仅帮王金祥购买了种子化肥,还组织村民帮他完成了水稻育苗。“有大伙帮忙,我就放心了。”王金祥说。
伊通满族自治县建国村的水稻育苗大棚。(受访者提供)
长春市九台区曾是疫情较重地区。当地纪家街道太平村有上百户村民没有返乡,涉及多公顷土地。在村干部的组织下,村里农民合作社肩负起为村民代耕的重任。
这几天,凤财农业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60余台各类农机开进田间地头。合作社负责未返乡农民土地从种到收全部工作。“地基本播种完了,保准一亩地也不撂荒。”合作社负责人张凤财说。
农时紧、任务重,互帮互助才能渡过难关。春耕以来,长春市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大户帮小户”、代耕代种,吉林市开展“四助四代”,通过邻里互助、村干部协助等方式确保不误农时。
“别烧,秸秆还田护黑土”
每年三月,很多农民赶在地里开化前将秸秆打包离田。但去年的大雪叠加突如其来的疫情,农民进地延后,土地开化,秸秆清运困难。“今年怕是要耽误农时了。”一些农民担心地说。
前一阵还在因秸秆难清理而担心延误春耕的吉林省柳河县孤山子镇农民孙继才,这几天松了口气。他根据农业专家的指导,直接将秸秆粉碎后还田。“过去直接一把火,但今年尝试还田,变废为宝。”孙继才说。
往年,先烧秸秆再春耕是很多农民的固有耕作模式。但今年如何在秸秆禁烧下加快备耕节奏,各地积极想办法。近期,吉林各地组织农业干部、专家指导帮助农民加快田间秸秆处理,因地制宜采取秸秆还田。孙继才说,有了专家指导,秸秆有效利用,也没耽误播种。
长春市九台区兴隆街道小荒村农民正在进行秸秆归行作业。(受访者提供)
近年来,保护性耕作等秸秆还田技术逐渐在东北推广应用,既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也保护了黑土地,得到农民认可。
在长春市九台区兴隆街道小荒村,农民将覆盖在地表的秸秆归行后,用免耕播种机直接播种。当地种粮大户潘丙国说,烧秸秆的少了,保护土地的多了,今年不用担心秸秆影响春耕了。
吉林省位于东北黑土地核心区。今年,吉林省将推广保护性耕作超万亩。
“靠谱,耽误的农时抢回来了”
虽然不少地方播种比往年略有延后,但农时不等人。黑土地上,农民早出晚归,忙播种、抢农时,把耽误的进度抢回来。
四平市梨树县康达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播种比往年晚了几天。加之当地气温偏低,部分地块仍未开始播种。但合作社负责人杨青魁却很淡定。“我们先进农机多,这些地用不了几天就播种完。”杨青魁说。
开沟、施肥、播种、镇压……杨青魁开着拖拉机在田间走过,播种机快速完成播种施肥等工序。“一台农机一天就能播种亩,耽误的农时都能抢回来。”他说。
梨树县康达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在田间播种。(受访者提供)
在有“全国产粮状元县”之称的吉林榆树的广隆村,田野里一台马力拖拉机牵引着12行免耕播种机行进,远远望去很是壮观。广隆村党支部书记丛百元说,有这些大型农机,农时误不了,再有5天,全村就能完成播种。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大型、智能农机的普及应用提高了耕作效率,更提高了农业抗风险能力。在公主岭市双城堡镇弓棚子村,两台安装着无人驾驶系统的拖拉机正按照导航设定路线自主行走。“多亩土地,只用四台农机和四个人,不仅效率高,还大大减少人员聚集,利于防疫。”弓棚子村种粮大户王显武说。
根据农业部门统计数据,截至5月3日,吉林省粮食作物播种达.27万亩,已完成总面积的48.62%,播种进度快于上年同期。(记者薛钦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