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的抗美援朝英雄坦克手
编者按:坦克,作为一款自诞生之日起便主宰了地面战场的战争机械,总是能以其披坚执锐的外形带给观众以纵横驰骋的浪漫想象。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更纷纷以其坦克为主角推出了相应的战争电影,如年美国哥伦比亚影业出品的《狂怒》,年俄罗斯电影《T-34》等等,但事实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便曾以“抗美援朝”中的真实战例为背景,拍摄过电影《英雄坦克手》,而其主角正是今天仍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的“号”人民英雄坦克。
▲今天仍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的“号”人民英雄坦克
一、战车入列——T—34/85中型坦克进入我军装备序列和“”号的前世
根据今天俄罗斯联邦国防部中央档案馆所解密的相关资料。 批移交新中国的装甲部队为10个临时编组的坦克团。每个团编制人,装备30辆T-34/85中型坦克和6辆IS—2重型坦克以及4辆SU—型自行火炮。在完成编组之后,上述10个坦克团先行抵达苏联远东地区,随后从距离满洲里至公里的前线基地出发,通过铁路机动抵达北京、四平、徐州、哈尔滨、长春和吉林,移交至新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部队。
▲行进中的苏联装甲部队
其中苏军坦克第团、第团、第团(临时番号,下同),分别将装备移交给了驻守吉林、哈尔滨和长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独立第1、第2、第3团。苏军坦克第团、第团和第团,开赴北京,将装备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第1师所属之坦克第1团,坦克第2团及第1坦克编练基地练习团。前往四平方向的苏军坦克第团和第团,则将装备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第3师所属之坦克第5团和坦克第6团。而苏军坦克第团和第团则乘坐着隆隆作响的蒸汽列车,驶向驻守着中华人民解放军坦克第2师的“五省通衢”徐州。
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第2师,前身为年10月21日于济南编成的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所属的坦克大队。当时该部仅有21辆从国民党手中缴获的日制、美制轻型坦克。但就是凭借着这些从敌人手中获取的武器,华东野战军一路披荆斩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
年3月15日,华东野战军将原特种兵纵队坦克大队扩建为下辖2个战车营、装备美式M3A3型坦克30辆,日式94式轻型坦克5辆,日式97式中型坦克10辆,各型装甲车19辆,汽车82辆,总编制0人的坦克团。这支部队随后跟随华东野战军横渡长江,先后参与了解放南京和上海的战斗,并不断发展壮大。至年11月17日扩编为战车师时,部队已拥有各型坦克辆,装甲车95辆,汽车辆。
▲解放战争中我军曾缴获过国民党军的诸多美制装甲车辆,图中是一辆更换了主炮的M4“谢尔曼”型坦克
年9月,在以原战车师部及第4团为基础上整编而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第2旅由上海分批移防徐州、连云港,并于当年11月改称坦克第2师。而就在此后不久的11月11日-12日,坦克第2师所属坦克第3团和第4团便从远道而来的苏军手中接过了那些同样风尘仆仆的新型装备。
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细节,在一些坦克第2师的相关介绍之中,曾称前来移交装备的苏军为“莫斯科警卫团”和“乌克兰警卫团”。但国内有军迷查阅资料,认为苏联红军中并无坦克团获得国“莫斯科”和“乌克兰”的荣誉称号,便据此认为相关记录有误。对此,笔者认为之所于出现这样的问题,除了苏军来华的部队为临时编组,可能采用了相对通俗易懂的呼号之外,更主要的是抵达徐州的苏军坦克第团和第团均来自全称为“红旗斯大林格勒—基辅坦克军”的苏联红军近卫坦克第5军。在双方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以讹传讹的将“斯大林格勒”和“基辅”这两座城市,误记为了“莫斯科”和“乌克兰”。
此外,还有一些史料宣称;“‘抗美援朝’期间,苏联对华提供的陆军装备都是二战用过的旧品。如苏军已装备AK-47型自动步枪,对华却只提供PPsh—41/43冲锋枪。苏军已开始用T-54型主战坦克换装,便把淘汰的T-34卖给中国,许多车体上还留有战时的弹痕,只是刷上一层新漆”。
对于上述言辞,笔者必须指出新型武器的列装和全面换装部队不能等量齐观。如AK-47型自动步枪虽于年研制成功,但列装苏军部队却是从年才开始,在“抗美援朝”期间很多苏联陆军也仍在使用PPsh—41/43冲锋枪。至于T-54型主战坦克虽然在年便开始量产,但由于其初期型号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才在不断的改进中得以定型。因此苏联方面此时提供给中国的T—34/85中型坦克,虽然大多均为卫国战争时期所生产、且经历过战火的洗礼,但却并非是所谓的“淘汰产品”,而是部队中调拨出的现役装备。
▲PPSH-41……额,对不起,放错图了
▲PPSH-41
二、铁流奔腾——坦克第2师在徐州的训练及“抗美援朝”战场初期的表现
全面接收苏军2个坦克团的装备之后,坦克第2师的指战员们随即便通过“一对一”的组训模式,开始全面学习苏军坦克部队的编制,装备,训练和管理体制。尽管这方面的资料今天已很难找到。但从后续坦克第2师各部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实际表现,我们还是能观一斑而窥全豹。
以日后“”号的炮长徐志强为例,在苏联教官手把手的指导之下,其迅速便摸清了T-34/85中型坦克的火力系统,并在射击训练中不断提升自己,最终在战斗进攻演习中,对各种目标射击基本都能保持三发三中的优异成绩。夜间照明射击,往往也能达到四发四中的水准。除此之外,按照苏军训练要求,“”号的装填手兼预备炮长师凤山射击技术也非常过硬,正是有了这样优异的车组配置,T-34/85中型坦克在中国军队手中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战斗效用。
▲号坦克车组
年5月30日,坦克第2师所属之坦克第3团与师属高炮营、工兵营由徐州出发,会同来自北京的坦克第1师第1团、第2团师属高炮营、工兵营;吉林方向的独立坦克第1团、由坦克第1师师部负责指挥,作为中国装甲兵 批赴朝参战部队,跨越鸭绿江的波涛,首次驾驶着中国军队自己的坦克,出现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之上。此外跟随这批装甲部队一同进入朝鲜的,还有一支非常特殊的部队,它就是坦克第26师第53团。
第53团在朝鲜战场上的主要工作是回收、抢修那些战场上缴获的美、英坦克。我们今天在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负一楼展厅中所看到的“战利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由他们开回祖国的。至于第53团是否曾将那些“取之于敌”的武器再“用之于敌”,目前国内的史料尚无相关的披露。但韩国方面却宣称其曾在战场上缴获过一辆被 修复后,移交给朝鲜人民军使用的英制“克伦威尔”型巡洋坦克。
▲传说中被 修复后交付给朝鲜人民军的英制“克伦威尔”型巡洋坦克
年6月17日至27日,新组建的装甲兵指挥所及各坦克团相继抵达战场。而根据此次轮换“换人员不换装备”的原则,坦克第4团、第5团、第6团、独立坦克第2团分别接手坦克第1、第2、第3团及独立坦克第1团的相关武器装备。
在交接过程中,各团均成立了交接委员会,力争将情况、阵地、车辆、物资、器材交接清楚。交接工作结束后,交方仍留下部分人员协助接方执行任务。直到接方基本掌握情况后,所留人员才归还原建制。这样就使得新入朝的装甲兵部队很快适应情况,得以迅速投入战斗。从上述情况来看,未来在石岘洞北山战斗中大显身手的“”号坦克,可能原本隶属于 坦克第1团。
就在 坦克部队换防后不久,年秋天,为配合停战谈判。中朝联合指挥部于9月18日起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秋季战术反击作战”,装甲兵指挥所奉命调动各团,采取迫敌前沿、抵近射击的战术,摧毁敌地堡、火力点及坦克,支援步兵快速推进。
在整个秋季作战中, 坦克兵配合步兵作战55次、出动坦克辆次。取得了大量战果。但在高强度的连续作战之下,各部队的技术故障也开始集中爆发。至年8月,坦克部队在战斗中损失的车辆仅占总数的4%,但因技术故障而无法出动的坦克却达到了惊人的40%。针对这一情况,从年中期开始,全军装甲兵开展了查事故、查原因、查责任的“三查“运动,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在朝坦克部队的装备完好率迅速恢复至80%以上。以高昂的士气和良好的状态投入年的夏季攻势。而正是在这次战役之中,杨阿如及其所领导的车组,将操控着“”号坦克,完成其颇具传奇色彩的一战……
▲游戏中的“号”人民英雄坦克
三、装甲碰撞——详解石岘洞北山战役中“”号坦克的传奇
年7月6日19时30分,我 第23军第67师第团集中4个步兵连的兵力,在96门火炮、16辆坦克的支援下,向石岘洞北山主峰、次峰发起进攻。但驻守当地美国第7步兵师方面迅速调集年11月10日配属给其指挥的第73重型坦克营,配合同属第17步兵团1营的B连和C连冲上石岘洞北山进行支援。
随着美军坦克进入战场,石岘洞北山的战斗于7月7日白天呈现僵持的局面。但就在形势岌岌可危之际,7月7日午夜零点时分,担任火力支援的美军坦克却突然遭到了来自侧后方向的火力直射,在极短的时间内2辆坦克被击毁,另有一辆炮管被毁,失去了战斗力。随后火炮阵地、碉堡、弹药库、山脚边公路上的运输车辆均遭到炮击,由于在雨夜中无法确定对手位置,美军只能暂时弃守了石岘洞北山。
▲步兵是否能控制战场,对坦克的运用有极大的影响,这一点在电影《英雄坦克手》中亦有所展现。
其实这突如其来的直射火力,便是来自于当时隶属于时任坦克第4团2连2排排长杨阿如所领导的“”号车组。根据年本《 英雄传(精简版)》系列丛书中《英雄坦克》一文的记述:杨阿如,浙江省黄岩县头陀区临古乡新五村人,年生。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 ,任排长。
▲《英雄坦克手》中以杨阿如为原型的男主
石岘洞北山战斗打响前几天,杨阿如带着脚鸡眼,和步兵同志一起,在这片沼泽地带修完了路。回家还没休息,他又带着坦克手们反复看了三夜地形。结果脚鸡眼化了脓,肿大了。但他还再三地请求指挥“”号坦克来执行战斗任务。他为了不叫别人看到他一瘸一拐的替他操心,总是尽力蹒跚地走路。”
《英雄坦克手》虽然是根据纪实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但上述这些英雄事迹在当时应该均为真人真实。而在随后有关战斗的具体过程,文中虽不免有所粉饰,但却也基本还是可信的。杨阿如所指挥的“”号坦克在7月6日的夜间行军过程,因雨夜能见度差、而误入积水的大型弹坑之中。在努力自救无果的情况下,车组决定就地伪装荫蔽,等待时机。7月7日夜,“”号坦克以敌坦克开炮时的火光为目标,迅猛出击,一举将其摧毁。
▲《英雄坦克手》中如实反映了号坦克陷入泥坑的无奈
必须指出的是,“”号坦克在7月7日的战斗经过和结果虽然得到了相关上级部门的肯定,也长期在我军之中广为流传。却在最近几年里遭到了一些新生代网络军迷的质疑。其中固然有历史虚无主义的消解,却也不乏没有善意的好奇,而纠根结底大众对此事 的好奇无非两点,一是“”号坦克究竟摧毁的是美军哪一型号的坦克?一是为何美军史料中没有相关坦克的战损记录?
关于前一点,包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相关介绍资料在内的很多我军资料之中都言之凿凿的称“”号坦克在石岘洞北山的战斗中击毁的是美国陆军的M—26“潘兴”重型坦克。这一说法具体典出何处,笔者并未找到,因为在诸如《英雄坦克》等早期我军纪实文学中均并未提到“”号车组所击毁的敌坦克具体型号。但至少从美军史料来看,这一提法有失严谨,毕竟在年的朝鲜战场之上,美国陆军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没有列装M—26“潘兴”重型坦克了。
作为一款年为对抗德国“虎”式重型坦克而研发的武器,M—26“潘兴”重型坦克虽一度被美国陆军寄予厚望,但这款拥有41吨的自重,却令使用着与与30吨级M4A3型坦克相同的引擎的庞然大物先天动力不足。因此从年开始,美国陆军便开始尝试对M—26进行改进和翻新。而这些更换了动力组件的M—26“潘兴”重型坦克被正式命名为M—46“巴顿”。
▲ 中美军的主力坦克——M46巴顿”
年底,大约辆M—46“巴顿”重型坦克被部署于朝鲜战场,大约占美军坦克总数的15%。此后随着经过翻新的M—46及其改进型M—46A1的逐步运抵战场。美国陆军在年底便将所有的M—26“潘兴”重型坦克撤离战区。仅有少数被被保留于后方,担负与M-46的转换训练的任务。因此即便“”号坦克在石岘洞北山的战斗遭遇的是美军重型坦克,也应该是M—46“巴顿”、而非M—26“潘兴”。
当然,这一细节上的出入并无伤大雅,毕竟军迷真正质疑的是“”号这样的T-34/85中型坦克是否有能力击毁继承了M—26“潘兴”优异防护能力优异的M—46“巴顿”重型坦克,毕竟单纯从数据来分析,T-34/85中型坦克需要在米之内才有可能击穿M—26“潘兴”的前装甲。
这个问题看似很难解释,但事实上相关战史早已给出了答案。《英雄坦克》一文中曾这样描述双方坦克所处的位置:“杨阿如两眼贴在潜望镜上,向.6高地凝视。鬼子的三辆坦克在高地的主峰上明摆着。坦克头对着石峴洞北山,咚咚的发射着炮弹;他们的侧面,正好朝着我们的坦克。”由此可知,即便“”号所面对的是M—46“巴顿”重型坦克,摆在其坦克炮面前的也不过是厚度仅为51毫米的侧后装甲。
▲M46巴顿”的“屁股”同样脆弱
但即便是这相对薄弱的装甲,在实际交战的过程中,也仍给“”号造成了不小的麻烦。第1发穿甲弹打中敌坦克的炮塔后被弹飞,炮长徐志强迅速调整炮口,才保证了第2发炮弹命中敌坦克车身,第3发才将其打燃。而面对第2辆敌坦克时,“”号更连续发射了5枚穿甲弹才将其击毁。而正是可能在这个过程中给了敌第3辆坦克调整成正面对敌的时间,以至于连续命中了6枚“”号发射的穿甲弹,也仅为主炮损毁,车身并无大碍。
由此可见,“”号如果在石岘洞北山战斗中面对的是M—46“巴顿”重型坦克,也完全可能因为地形和位置的优势,先发制人给予对手以重创。而仔细分析上述的战斗过程,我们同时也能较好的解答第二个问题。
之所以在7月7日的石岘洞北山战斗中美军方面没有留下坦克的战损记录,是因为由于位置的关系,“”号所“击毁”的2辆M—46“巴顿”重型坦克均只是后部发动机舱室起火,被美军拖回之后仍可进行野战抢修。
至于第3辆坦克则更只需要更换炮管而已。是以均未达成彻底战损的级别。或许“”号在7月7日的战斗中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击毁”了2辆M—46“巴顿”重型坦克。但它的行动还是极大的改变了当天以及此后战局的走向。
在成功粉碎了美军的坦克部队之后,“”号通过发动机逐渐减油的轰鸣声骗过了美军的报复性炮击。随后在7月8日清晨,在 第67师工兵的帮助之下,“”号成功脱困。并迅速转移阵地。与此同时,美国陆军第7步兵师以第17步兵团第2营为主力,再度展开进攻。
就在此时,杨阿如再度率“”号单车出击,将坦克开入敌装甲部队后方基地,以搅乱其部署。7月10日晚,就在“”号缓慢穿越林区,向敌纵深挺进之际。
3辆美军巡逻坦克突然出现,杨阿如当即立断,让驾驶员陈文奎操控坦克钻出树林,跟在 辆坦克的身后。黑夜之中美军坦克以为是同伴,并没有引起怀疑。
直到遇到敌检查站,“”号才突然发难,迅速消灭了检查站的美军之后,先击毁了2辆跟随在身后的敌方坦克,随即又快速追上敌 辆坦克,将其打趴。
尽管也有一些史料认为,“”号坦克在7月10日的战斗中摧毁的也是M—46“巴顿”重型坦克。
但从战斗的过程来看,“”号坦克可能遭遇的是第73重型坦克营所装备的另一种坦克:M4A3E8“谢尔曼”。
毕竟M4A3E8“谢尔曼”装甲防护较M—46“巴顿”重型坦克为弱,“”号坦克才能在近距离内将其轻易摧毁。
▲所以四舍五入的话,《英雄坦克手》其实痛揍过《狂怒》
“”号坦克在敌纵深的行动,是否直接导致了美国陆军第7步兵师最终于7月11日放弃对石岘洞北山的争夺,虽然至今仍没有确凿的证据。
但可以肯定的是,长期被美军视为利剑的装甲部队在战场上的连遭重创,极大的延缓了美军的反攻进度……
今天,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负一楼展厅的东北角,一辆绿色涂装上书写白色“”字样的T-34/85中型坦克在聚光灯照耀之下,威风凛凛的高扬着那闪烁着6颗红色五角星的炮管,仿佛在接受着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年龄层的群众检阅。
而一旁介绍牌上的照片中,5名年轻的新中国坦克兵正整齐排列在坦克的前方,他们手中的锦旗上龙飞凤舞的写着:“单车作战、机智顽强、歼敌坦克、成绩辉煌”。
▲不得不说《英雄坦克手》的道具可谓考据(毕竟都是真家伙)
(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