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会动的高科技感应建筑,能有效实现
花草枯荣营造自然景观之美,砖瓦建筑呈现文化品位与特色,景观建筑则融合二者之核心,让自然与人文相互融合。除了古典园林、传统民风建筑之外,绿色景观建筑、低碳环保可持续建筑正在不断兴起。从世界潮流来看,景观建筑不仅在能源上实现绿色、可持续,更逐渐应用前沿技术,创造出能够自感应可移动的景观建筑,不仅炫酷还低碳环保!今天,我们搜集了几个别致的“动态建筑”,一起来感受建筑动起来的魅力!
意大利“向日葵之家”
向日葵之家是澳大利亚设计师高田晃一(KoichiTakada)根据向日葵随太阳转动的习性为意大利翁布里亚地区设计的户外景观建筑,该地区以连绵起伏的粉碎和黄色的向日葵花田而闻名,那里的热浪越来越交替和极端。
向日葵之家建筑造型采用类似向日葵花盘的圆形,中部增加了一个中央“茎秆”,这可以让整个建筑从地面抬高,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围生物多样性的干扰,花瓣状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在传感器上可以随太阳而旋转,以最大程度地暴露于阳光下,产生比静态太阳能板高出40%的能量。未使用的能量可以输入电网或储存在电池“种子”中,收集雨水用于灌溉和冲厕。
屋顶周围的周长遮蔽了下面的窗户,有助于通风,玻璃窗户的第二个旋转机制可以保护建筑顶部的太阳辐射。楼层之间的落地玻璃窗,能够让向日葵屋内拥有很好的观景视角。
向日葵之家的每层楼都有两到三间卧室的公寓,每栋建筑可以有三层楼高。其可扩展性为创造一个气候友好型社区提供了可能。在这里,植物会自我组织,以曲折的方式展开,缓解因过度拥挤而造成的采光不足的问题。
设计师表示,整个建筑是从自然汲取灵感,融入美学角度,同时又考虑人类的工作和居住环境。气候变化,要求我们改变房屋结构,未来的地球,我们需要从工业转向自然,创造既活泼尊重环境,同时又有利于人类居住的建筑福祉。
波兰QuadrantHouse
QuadrantHouse象限屋位于波兰,由设计师罗伯特·科涅奇尼(RobertKonieczny)结合吊桥和滑动墙技术设计而成,其拥有一个可移动的户外生活空间,它以花园两侧的房间为中心转动并与之连接,可以旋转90度。
这是一个跟踪太阳运动的建筑,以动态建筑为特色。其包括具有吊桥和滑动壁柜状外壳,以及可以使用各种百叶窗完全密封的高度安全的住宅。
住宅的装置设计提供了阴凉和宜人的气流,同时也控制了建筑物内的阳光或其空间的延伸。
QuadrantHouse的功能性程序包含在一个简单的两层矩形体积中。底层的一部分被旋转,形成了一个垂直的区域,将花园和居住空间与邻近的道路隔开。
当它靠近任何一个内部空间时,它会为这些房间创造一个露天的扩展空间。起居室整体采用滑动玻璃门,当与移动空间连接时,滑动玻璃门更方便的使两个空间结合一起使用。
主区内的空间是客厅活动空间,垂直的侧翼设置的是水疗中心和健身房。而面向路边街道的一侧没有设置窗户,能保持一定的隐私度。
露台的深度还可以保护室内免受阳光直射。如果当太阳能直射进去时,外部的卷帘可以关闭,形成一个坚实的屏障,抵御阳光和风。
露台沿着一条花园内的轨道移动。由于其不断地运动,青草能够继续在地板下生长。
将露台连接到房屋的轨道和大铰链都暴露在外,这是使建筑移动所需的工程设计。用于旋转结构的驱动系统是完全自动化的,并与传感器连接,如果检测到任何障碍物,传感器就会停止运动。如果需要,也可以手动控制。
纽约ReActorhouse
在纽约北部Ghent镇的OMI艺术中心里,有一座建在半空中的房子,这座长方形的房子只靠一根柱子支撑,还可在空中自由的旋转。
房子的名字叫ReActorhouse,可谓是三百六十度观景房。它被建在山丘上,坐在房子里面的人可以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观赏山间美景。
ReActorhouse由艺术家WardShelley与AlexSchweder设计并建造完成。建筑长约13.5米,宽2.5米,距地高度4.6米。
房子不仅可以旋转,同时为了人们上下方便,还像跷跷板一样会偏向一侧。房子里的人是互相牵制的,一方的任意一点动静都会让另一方知晓,双方只有互相配合才能达到平衡状态。正如情侣们的关系一样,双方需要互相体谅让步,关系才能持久甜蜜。
房子的两侧都有单独的房间,里面有床和沙发,还有躺椅,可以满足所有日常生活的需求。这样一座看似充满“心机”的建筑竟然主要由木构架组成的,从地板到屋顶,顺应了展览的主题——Wood:FromStructuretoEnclosure,其探索了一种材料的更多可能性应用。
英国SlidingHouse
SlidingHouse是年,英国建筑设计事务所dRMM在英国东部的萨福克郡,为一对夫妇设计的房子。
这栋房子拥有超大的红色谷仓外形,是设计师根据乡村农庄车库、大篷车的概念,设计出符合当地农舍需求,可种植、可娱乐、可休闲、房屋墙壁和屋顶可移动的乡村度假场所。
房子由钢,木材,绝缘材料和铁路轨道组成,简单的线性建筑切成三个体块;主体房屋,车库和附属建筑。房屋可通过移动一个20吨的红色屋顶切换房间封闭与露天转换形式,依靠电动机的动力与墙壁内的隐藏轮进行运动,主人可以轻松地将房子在轨道上调整到自己期望的位置。因而,它能实现在更长的轨道上,加入更多的生活设施,比如一个可以随意移除或添加顶棚的游泳池。
SlidingHouse为居住程度、天气、光照、季节等因素提供灵活调控的应对方法,可以让居民无尽选择每个季节舒适和自由的生活。
丹麦WALKINGHOUSE
WALKINGHOUSE由来自丹麦的建筑工作室N55设计制造,翻译过来就是“步行屋”。
房屋有六条腿,可以通过一个触控屏幕来控制,操作非常简单。而且,每个腿的状态也都能实时看到。
整个房子重为公斤,长度大约3.7米,高度和宽度都是3.5米。虽然它身材不小,但是行动却很灵活,可以原地旋转,也可稳步直线前进。
它在走路时,有三条腿始终是固定在地面,并且每个腿的下面还装有一个防滑的圆盘,非常稳定,不平的路面上也能安全通过。
当然,作为一个家,它的功能性设施很齐全。下方三角形的玻璃翻开后,就是它的主入口。窗户也都是三角形设计。
房屋内是两层设计,上方是卧室,中间有一个取暖炉,侧面则是一些挂钩,可以用来放日用品或行李背包。
此外,房屋内还有一个休闲区和一个简易厨房,住客可以在休闲区坐下来看书、吃饭或欣赏一下外面的风景。
房子顶上有太阳能电池板和一个小型风车,可以给整个家供电。以及还有一个收集雨水的系统和一个太阳能加热的热水系统。此外,屋顶也能种植一些蔬菜或植物。
目前,WALKINGHOUSE已经走过了很多地方,从哥本哈根到德国,以及英国都留下了它的足迹。值得一提的是,几个这样的房子组合在一起,就能变成一个社区。
伊朗Sharifi-haHouse
方向分东西南北,建筑也不可避免的分阳面和阴面,而在阴面的住户往往会担心采光不够,或视觉效果不好,针对这种情况,伊朗首都德黑兰的设计团队nextoffice很巧妙的设计出这个可以90度旋转的Sharifi-haHouse。
房子内置嵌入式系统,可以使每个房间旋转90度。房子的窗户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或者天气情况来调整,可以向外或者向内。伊朗的传统房屋通过提供冬季和夏季客厅来为所有季节提供服务。通过这种现代设计,该房屋可以使用带有大露台的开放式穿孔立面来完成该任务,也可以在德黑兰漫长而寒冷多雪的冬天关闭。
宽敞的房间,分布在七个楼层中,面积为平方米!地下两个楼层提供健身设施和健康区,而地下一层则提供停车场和客房清洁室。地上第一和第二层专门用于公共活动,第三和第四层提供家庭的私人空间。在设计中心内建有一个空隙,可帮助保持每个地板的开放和明亮,吊桥连接构成结构的两个固定体积。房间可以根据居民的需求进行更换,使房屋更加适应。
巴拉圭亚松森乡村住宅
这是由巴拉圭建筑师JavierCorvalán建于亚松森郊外农村的一处假期别墅。建筑采用上下双层设计,其中,上层相当于是一个铝材的集装箱,架在下层砖混结构的上面。地下是用石头和泥土制作的可居住地下室;倾斜在地上的是一个可以随动力,任意提高至25°左右金属盒屋顶的休闲空间。
这栋房子没有窗子,住户可以通过一个手摇机构将上层摇起,将整个建筑变成一个自带遮阳的观景平台。
当地上金属盒屋顶随动力支起时,这个房子从远处看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捕鼠陷阱,十分形象。
建筑的主人是一位著名的巴拉圭电影导演,采用如此别出心裁的方式来实现人与环境的沟通是源于他对于“光的特质”非常着迷,他的思想直接引导了建筑师的灵感思路。
武家庄旅游接待中心
为迎接年冬奥会将要蜂拥而至的旅游人群,张家口武家庄在村头设计建造了一个30平米的旅游接待中心。
这个小小的旅游接待中心是一个可开可合的小屋,日常的功能是旅游接侍、纪念品销售,而每逢节日或大的活动,它又可以成为一个表演的舞台。
更有趣的是这个小屋是一个互动建筑,它能够随着气候的变化而改变它的形态。该建筑的设计采用了准晶体结构的单胞形态作为小屋的形体,它是一个不规则的16面体,其中有3个面装有机械装置可以开合。
当室外气温在摄氏16-29度时,这三块面板会在不同的角度打开,以保证建筑室内获得自然通风及观看室外景色,此时游客中心会成为一个表演的舞台,观众坐在周边的坡地台阶上自由自在地观看演出;当室外温度低于16度或高于29度或刮风下雨时,3块面板会自动闭合,并启动盘管式地暖系统制热或空调系统进行制冷。
这个建筑的用地位于一个坡台上,它是黄土高坡的延续,建筑形状采用了不规则的16面晶体形态,与山体形状、地段台地地形相契合;同时建筑面板采用GRC材料再现了当地传统民居的夹草夯土墙材质,融于黄土山坡的自然环境,同时唤起村民潜意识中的认同感。
可持续发展已经是人类共识,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建筑节能等等是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如何真正实现建筑的有效生态化,需要以建筑为载体和基本单位、将各种已有技术综合到一起、创造一个新的建筑系统来完成这一使命,而文章讲述的互动系统与建筑的结合,或将是一种潜在的有效途径。
文章素材来源壹度创意、筑龙学社、搜建筑等平台,由睿途旅创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