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大地上的红色印记丨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

合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jdsb/180306/6084146.html

红色故事会

红色华阳的峥嵘岁月

——探访洋县华阳镇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

洋县华阳镇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李宛嵘摄

“只有参加红军,穷人才有饱饭吃!”“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财产分给穷苦农民!”……2月4日,走进位于洋县华阳镇红石窑村的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青砖黑瓦下的雪白院墙上,一条条苍劲有力的黑色大字标语,把我们带回到红军在此战斗、带领穷苦百姓翻身作主人的峥嵘岁月。

华阳镇距洋县县城75公里,是历史上有名的古道驿站、古军事要冲、古经济政治重镇,也曾是一方革命热土。

年3月8日,红二十五军进驻华阳镇,成立了苏维埃华阳苏区。在这里,红二十五军部署并取得了石塔河伏击战的重大胜利,成立了7个乡苏维埃政权,并积极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

古镇烽火传捷报

华阳镇红石窑村余家大院,曾是风格独特的地主庄园。在红军到来之际,余姓地主连夜逃走,红二十五军便把司令部驻扎于此。如今寂静肃穆的大院里,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重现着86年前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

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创建于鄂豫皖苏区,原属红四方面军编制。年2月26日,鄂豫陕省委响应中央关于红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的决定,率红二十五军从根据地南部向西挺近,于3月8日到达洋县华阳镇。

红二十五军西征到达华阳的过程中,国民党陕西警备第二旅对红二十五军一路紧追不舍,为解除追敌的威胁,打开华阳地区局面,红二十五军决心消灭该敌。

3月9日,红军军部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周密地部署作战计划,决定在华阳镇南7.5公里的石塔河板凳垭一带设伏,痛击敌军,由此打响石塔河伏击战。

3月10日凌晨,借着丛林掩护,红二十五军在几个山头设下埋伏。一路赶来的敌人得知红军已于前一天离开后,便放心地进入了伏击圈。突然,军号响起,埋伏在石塔河周围山头上的红军战士,从山林中猛冲下来,弹如雨下,杀声震天。

敌军突然遭袭,顿时惊慌失措,阵脚大乱。经过激烈战斗,敌军的两个先头团全部被歼,后边的一个团掉头逃窜。战斗毙伤敌军余人,俘获余人;缴获长短枪余支、大刀余把和轻重机枪、迫击炮、弹药等。红军在这场战斗中取得了入陕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红军来了天地变

“苏维埃,贫农团,分田分粮咱有权,红军来了天地变,吃人的世道全砸烂。”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展厅内,展示着很多华阳当地的红色歌谣,诉说着当时穷苦百姓对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大力拥护。

以华阳为中心的洋县北部广大地区,地处秦岭腹地,群山交错,地势险要,物产丰富,反动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较好,便于作战、防御,适宜开展游击活动,是发展苏区的好地方。

石塔河伏击战一结束,红军就在华阳街三官庙前戏楼坝召开群众大会欢庆胜利。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郑位三在大会上颁布了《告国民党士兵书》,并在讲话中指出要建立起群众自己当家作主的人民政权——“红色苏维埃政权”,穷苦群众的革命热情立马被调动了起来。

到年3月11日,红军在华阳正式建立了华阳街、常家坝、石塔河、吊坝河、瓦子沟、红石窑、小华阳7个乡苏维埃政权,选出苏维埃主席、副主席8人,并选出土地、分配、组织、宣传、妇女等委员34人,苏维埃区域面积达多平方公里,户数户,人口人。在苏维埃政权领导下,各乡多名青壮年自愿报名,组成了赤卫队。

华阳苏维埃政府根据鄂豫陕省委的指示,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消灭一切剥削”等口号,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

在土改反霸运动中,华阳苏维埃政府共没收了60户恶霸地主的土地多亩,分给多户贫苦农民耕种,没收15户豪绅的粮食多石,分给多户贫苦农民度过春荒。

革命火种永不熄

距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3公里的烟家岭山峁上,建有洋县革命烈士纪念碑。顺着级台阶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烈士精神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大字下方,用金色小篆刻写着在这块土地上献出生命的位烈士的名字。这些熠熠发光名字的主人,有一大部分是为了保卫华阳苏区红色政权而牺牲的。

3月11日,红军从各村积极报名的青壮年中选拔了30多人,加上红军伤员和战士共40多人,成立了华阳游击队,后游击队进行了扩军和整训,由原来的40多人发展到多人,军事实力大大增强。

年3月19日,红军离开洋县,主力回返东部地区活动。红军撤离后,华阳游击队打击土豪劣绅,粉碎了敌人的两次重兵“围剿”。在第三次“围剿”中,终因数倍于我军的重兵追击、叛徒出卖、土匪偷袭等原因于年7月底解体,历时天。

红军离开洋县时,军部直属一分队27人组成小分队留下坚持斗争,成立了洋县茅坪游击队。这支武装率领当地群众抗捐抗税,打土豪,开仓放粮,组织各村建立抗捐军,积极开展游击活动。同年5月,他们与前来“围剿”的国民党陕西警备第二旅、第三十八军特务工作队及保安团、民团多次作战,因强敌围攻而失败,7月被迫解体。

华阳游击队和茅坪游击队解体以后,洋县武装斗争的火种并没有熄灭。地下党员孙鸿于年4月在太白山大包梁建立了秦岭游击队,对国民党顽固派和地方反动势力进行了有力打击。

红军在洋县播下的游击战争革命火种,在人民心中燃起了永不熄灭的火焰。红军离开洋县后,虽然敌人多次血洗,但干部和革命群众始终宁死不屈,谱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悲壮赞歌。(李宛嵘)

访谈与点评

牢记红色历史激发奋进动力

——访洋县县委党校教研室主任刘劭曙

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位于洋县华阳镇红石窑村,曾是红二十五军在开辟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华阳苏区时主要军事领导人的驻地。年,红军在华阳开展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书写了一段辉煌的革命历史,给洋县大地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记。

年3月8日,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经过洋县华阳山区。在取得石塔河战斗伟大胜利、粉碎尾追之敌陕西警备第二旅之后,红二十五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建立了华阳革命委员会及7个乡苏维埃政权。从此,沉寂的华阳山区迅速燃起革命火焰,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华阳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镇压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使劳苦大众扬眉吐气、当家作主。

华阳苏区是鄂豫陕苏区在汉中唯一的革命根据地,地理上与川陕革命根据地邻近。华阳苏区的建立,有力牵制了敌人进攻陕甘、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兵力,为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一建立,就使国民党反动派心惊胆战,三次对华阳进行重兵“围剿”。苏区革命干部和人民群众向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浴血反击,誓死捍卫红色政权和革命成果。

如今,战争远去,硝烟散尽,但红军精神和华阳苏区人民曾经进行的英勇斗争,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群众的福祉而不懈奋斗!(高振博)

采访手记

从革命精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在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墙上一个小烈士的事迹让我感动得流泪。

他叫蒲海水,洋县华阳镇常家坝人。机智勇敢的他多次以放羊为掩护为红军和游击队送信。红军撤离华阳后,蒲海水不幸被捕。敌人把他仰捆在板凳上,用尽酷刑,叫他说出谁是红军,谁是游击队员。蒲海水从头到尾只有一句话:“不说,不说,打死我也不说。”于是,他被敌人折磨致死,年仅12岁。

红军在洋县播下的革命火种,在当地人民心中燃起了永不熄灭的火焰。在华阳苏区,还有很多像蒲海水一样的烈士:在荒山野岭靠吃树皮野草,坚持两个多月不屈服的“秦岭游击队”队长孙鸿;为保守红军秘密,自杀就义的巾帼英雄彭三全;被用尽毒刑,始终守口如瓶的李茂林……一位位革命烈士,用他们的英勇无畏书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用他们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战争远去、硝烟散尽,英雄不朽、精神长存。伟大的革命精神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勠力同心、砥砺奋进。

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每一位员都应当接好历史的接力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革命精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在自己的岗位上书写属于自己的无悔人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接续奋斗。(李宛嵘)

红色档案

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位于洋县华阳镇红石窑村,现存房屋两大院11间,占地面积.5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院内中央建有纪念壁,刻有浮雕群像。这里展陈有当年红军使用过的马刀、枪支、红军书写的标语及部分物品。

年3月8日,红二十五军进驻华阳镇,成立了苏维埃华阳苏区。军司令部设在距华阳镇5公里的红石窑村余家大院内。当时,余家大院共有两大院落65间房屋。年3月19日,红二十五军离开华阳后,华阳苏区惨遭国民党“围剿”,余家大院部分房屋被拆毁损坏。新成立后,党和政府对革命旧址积极进行保护,对旧址原有建筑进行了全面维修、改造。

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年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年被中央宣传部等14个部门授予“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年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振博整理)

先锋与群众

当好群众致富“领路人”

——记华阳镇红石窑村党支部原书记张振义

“你看这道路两旁,种的都是山茱萸,一到秋天,漫山遍野都是红色,漂亮得很,游客来了都舍不得走。”2月7日,走在村里宽阔平坦的大路上,洋县华阳镇红石窑村党支部原书记张振义满脸自豪。

张振义今年67岁,从年开始担任红石窑村村主任,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自从当上村干部,张振义一直在思考如何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多年来,他带领群众发展产业,搞旅游,样样干得风生水起。

红石窑村位于秦岭腹地的洋县北部山区,村民们一直以种土豆、玉米等农作物为生,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3年,张振义外出学习时,发现宁强县、略阳县部分与红石窑村自然环境相似的村镇在发展育苗产业,经济效益很不错。经过考察,他发现厚朴苗和七叶树苗两种苗木的经济效益最好,且都适宜在红石窑村种植,于是决定带领大家一起干。

对于他的提议,绝大多数村民持观望态度,他们不放心把种了大半辈子的水稻和玉米刨掉改种树苗。

没人愿意干,他就自己带头干。4年,他利用自家和从村里流转来的22亩地,带头尝试种植厚朴苗和七叶树苗,获得了成功。于是他发动村干部、党员,挨家挨户上门宣讲育苗产业的好处。“那几个月,鞋子都跑烂了好几双!”回忆过往,张振义五味杂陈。

终于,他的诚意和对育苗产业的信心打动了村民。张振义把从杨凌买来的种子免费分发给村民,毫无保留地教他们育苗技术,请来专家免费授课,还多方联系销售渠道,帮村民打开了销路。

张振义深知,单一的产业给村民带来的收益有限。于是,他与村委会班子成员经过多番考察和研究,决定利用当地丰富的天然资源,发展中药材产业。当时市场上对于山茱萸需求大、收价高,而华阳当地的野生山茱萸颗粒饱满、品质优良,十分适宜大面积栽种。

那几年,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共种植了多亩山茱萸。漫山遍野的山茱萸,不但给多户村民带来了每年户均1万多元的收益,还成为吸引游客的一道亮丽风景。

前几年,张振义得知附近村镇的大鲵养殖发展得不错,实地考察学习后,他带头投资了40多万元,买回80多条大鲵种鱼,村民们也陆续开始尝试这项全新的产业。联系靠谱的鱼苗购买渠道,请专家免费答疑解惑,帮村民打开销售渠道……每次发展新的产业,张振义都力争当村民产业发展领头人和“勤务兵”。大鲵养殖,带动村里30多户村民户均年增收3万多元。

年,张振义退休了,但是他仍然闲不下来,担任华阳景区首届旅游协会会长,义务为游客讲解华阳镇的红色历史,带头发展农家乐……这个年近古稀的老人干劲十足,不知疲倦。(李宛嵘苏湘栋赵书萱)

追赶超越正当时

传承红色精神书写奋斗新篇

——洋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西成高铁穿越洋县油菜花海。刘齐轩摄

贫困群众在社区工厂务工。贾军摄

排列整齐的李家村移民搬迁安置点。何龙摄

80多年前,红二十五军在北上长征的途中,在洋县北部重镇华阳伏击追兵、发动群众、成立苏维埃政权、打土豪分田地,在洋县红色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勤劳朴实的洋县儿女在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用奋斗传承红色基因,在高质量建设“六个洋县”的道路上接续奋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洋县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县域经济实力大幅跃升。洋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指标由年度的全省第39位提升到年度的第14位,被评为全省“争先进位县”。

有机引领农业优势充分释放

2月6日,洋县龙亭镇鸿源有机猕猴桃种植基地里,大型喷雾机械轰鸣,工人们扬着喷头为一株株攀扶上架的猕猴桃藤杀菌防病。

作为“朱鹮之乡”,洋县统筹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坚持以有机产业发展为龙头,强力推进“米、果、菌、药、畜”五大产业带构建。洋县先后建成有机生产标杆示范基地10个、示范生产线10条,发展有机生产企业35户,累计认证有机产品15大类85种14.42万亩,实现有机产业产值11.79亿元,超过全县农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

“十三五”期间,洋县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和全国朱鹮生态保护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并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开启了“三区联建”新征程。双亚粮油、志建药业、永辉农业等一批有机生产企业向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迈进,“食补国宝·洋县黑米”公用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朱鹮生态有机产品”品牌潜在估价达93.57亿元,名列全国农业区域品牌百强榜。

在推进县域经济社会赶超发展中,洋县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要的助推器,持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在现代材料产业园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并网发电,万张人造板项目基本建成。核能产业园北区扩能项目建成投产,南区建设加快推进。有机产业园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扩能提升加快推进,黑米锅巴、金桥包装、油牡丹深加工等项目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洋县累计建设重点项目个,完成投资.3亿元。

生态优先全域旅游彰显魅力

年春节期间,洋县累计接待游客30.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7%和.12%。

近年来,洋县坚持文旅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以中部朱鹮梨园景区、北部华阳景区、西部智果寺及谢村民居、南部金沙湖、东部金水银滩为主的全域旅游格局。目前,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通过省级验收,朱鹮梨园景区旅游要素不断完善,“印象洋州”三馆一中心落地建成,华阳旅游专线、南北旅游环线建成通车。洋县被评为陕西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入选“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

同时,洋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县城“三纵五横”框架基本形成。朱鹮广场商贸综合体、城市管网、高铁广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运营,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水平不断提升。华阳、龙亭、磨子桥等重点集镇建设成效明显。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水电路通信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该县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城乡建设先进县。

“十三五”期间,洋县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33%,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35%,有效推动了县域经济绿色崛起和高质量发展。

“两业”并重群众脱贫成色更足

2月4日,洋县磨子桥移民搬迁产业孵化园。在汉中盛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百余名工人正在生产线前忙碌着。就近的工作让这些搬迁户少了后顾之忧。

脱贫攻坚中,该县坚持把壮大产业和促进就业作为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重中之重,着力提升脱贫成色。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近4.8亿元,建成扶贫产业园个。洋县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推动“米、果、菌、药、畜”五大产业协同发展,构建了“1+5”产业扶贫格局,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同时,洋县按照“一套账单明任务、六个平台促落实、三项机制强推动”的就业扶贫工作模式,力促贫困群众通过就业实现脱贫致富。全县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人次,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贫困劳动力人。该县还通过组织外出务工和就地提供务工岗位等,实现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至少1人就业。

“‘十三五’期间,洋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以有机产业、现代材料、生态文旅、绿色能源和养老养生为主的产业体系日渐壮大,多点支撑、多元发展、三产融合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洋县县委书记胡瑞安表示,面向“十四五”,洋县将坚定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兴县、循环发展”战略,打好“朱鹮有机、循环发展、生态文旅、养老养生”四张牌,奋力实现“生态有机靓城、循环工业强城、旅游文化名城、宜居康养新城”四城建设新目标。(高振博杨国涛)

成绩单

“十三五”以来,洋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期间,洋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78%,年达到.36亿元。财政总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3.1%、5.1%、9.3%、14.8%。“十三五”期间,洋县累计建设重点项目个,完成投资.3亿元。

洋县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和全国朱鹮生态保护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并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该县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城乡建设先进县。

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近4.8亿元,建成扶贫产业园个,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全县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人次,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贫困劳动力人。(高振博整理)

作者/来源:陕西日报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50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