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机器人助阵济南厨余垃圾变身有机
“我们是国内首个通过‘5G+机器人’技术养殖黑水虻的厨余垃圾项目!”
10月20日,记者在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趵突泉街道辖区内的玉函银座商场地下区域,见到了数以亿计的“虫专家”——黑水虻。这些肉乎乎的白色小虫子正在大口“干饭”,它们吃掉的正是商场餐饮商家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一台搭载了5G技术的搬运机器人在一排排养殖架间穿梭。
“虫专家”处理厨余垃圾到底有多专业,又能带来什么效益?
残羹剩饭转化有机肥
小虫子是“专家”
“这种小虫子其实很多人都不陌生,它可以是钓鱼使用的鱼饵,可以烘干后作为饲料,有些人家里也会少量养殖。”
在这个厨余垃圾处理项目现场,听不到机械的声音,闻不到腐坏的气味,眼前是一排排多层架子,架子上摆满了用于养殖黑水虻的塑料箱。
“我们把收集来的厨余垃圾运到粉碎区,用机器粉碎成糊状,然后用专门的管道传输到每一个养殖箱里。”该项目工作人员王雪莲说,黑水虻幼虫吃下这些厨余垃圾后,在腹中进行吸收、转化,原本只能腐烂发臭的残羹剩饭化作粪便排出,就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厨余垃圾处理,“这种处理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填埋、焚烧,完全不产生任何废料、废气,不需要二次处理。”
每一个养殖箱内除了成群的虫子,便是它们排出的粪便,看起来像是松软的泥土。“这些粪便不需要任何加工处理就是天然的有机肥料,可以用于水稻、水果、蔬菜等多个种植领域。如果进行深加工,还能成为养殖花草、特殊作物的高效肥料。”王雪莲说,黑水虻的成虫有些类似于苍蝇,但它不带病菌、不传播疾病,更不会侵入、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而且不挑食,只要不是坚硬到无法粉碎的硬物,都能成为它们的美餐,“5克虫卵孵化出的幼虫,每天能吃掉7到10公斤厨余垃圾。”
“我们商场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约有7万吨,以前都是每天收集起来,由第三方公司运走进行下一步处理,每年厨余垃圾的清运费用高达二三十万元,而且影响环境。”玉函银座物业经理孙焕忠说,从这个项目运营以来,商场只需要把厨余垃圾从楼上运到地下就解决了难题,节省了大量人力、资金成本,处理量可以达到%。
“5G+机器人”助阵
站点实现自给自足
在余平方米的处理站中,有个专门的“机器人休息区”,一台搭载了5G技术的搬运机器人不工作时就停在这里,这是国内黑水虻厨余垃圾处理项目首次用上“黑科技”。
识别、扫描、出库、入库、运输、分拣……随着工作人员在电脑上输入指令,机器人就沿地面上的轨道动了起来。每一排货架和每个养殖箱上都贴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6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