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菜共生专业解读二

鱼菜共生有两种模式:介质模式和水培模式,两者各有各的优缺点。有一种观点认为介质模式一段时间后介质石子缝隙会被鱼粪或植物残根等堵塞,需要挖出来清洗。乍一听很有道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确实会发现石子碎末、未分解的鱼粪和植物根系残留在介质中,但因此否定介质模式是不客观也不科学的,下面我来仔细分析。全景包厢石子碎末:火山岩、陶粒、沸石等介质,每次种收蔬菜都会不同程度的翻动介质,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介质颗粒之间摩擦产生碎末,但是忽略数量看问题往往会出现错误。石子碎末情况确实存在,但是发生的概率和产生的粉末都很少。对于叶菜来说,每次种收翻动的只是上层10cm左右的石子,因为介质模式的根系不像水培模式那么大,反而小很多,比土壤种植的菜根都小。况且1平米也不会超过24棵,并不是上层10cm全部是根。对于瓜果类而言,种的时候也只是翻动上层10cm的石子,换茬清除根的时候毛细的根会拽断,只有主根会拔起来,所以也只有主根附近的石子会搅动。由于介质床内营养充足,根系不需要长太大根系并不大况且两块石头之间轻轻的摩擦产生的损耗简直不值一提,即使假设极端情况翻动的石子全部碎成粉末,那也不过介质总量的十几分之一(每棵生菜根系占用空间1立方分米,每平米24棵就是24立方分米,每平方种植床介质的体积为立方厘米,24/=1/15),粉末化后的石子只有粉碎前体积的几十分之一,平铺到种植床里也不到0.1厘米,而种植床的深度是40cm,影响完全可以忽略。鱼粪:过多的鱼粪会堵塞介质,但同样也会堵塞水培模式的机械过滤和生物过滤器,所以忽略实际情况的话,两种模式都有问题。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介质模式的机械过滤和生物过滤集于一体,且体积和硝化面积远大于水培模式,同样多的鱼粪的情况下,水培模式的过滤系统比介质模式更容易崩溃。鱼粪的堆积是暂时的,因为鱼粪会不断被分解。鱼粪就是未被硝化吸收的鱼食,所以鱼粪的成分取决于鱼食的成分,我用的鲟鱼食的主要成分为:水分10%,蛋白质45%,碳水化合物30%,脂肪12%,维生素2%,粗纤维1%。其中除了部分粗纤维,其他成分均可完全分解或溶于水,不会堆积在系统里,粗纤维(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中的一小部分木质素不被分解也不溶于水。所以鱼粪的1%不到会产生长久的集聚。那我们再以我的基地实际情况计算一下每年会产生多少不可分解且不溶于水的杂质。我的系统种植面积平米,每年鱼食投喂量为斤左右,产鱼粪斤,平均每平米种植面积14斤,产生0.14斤不到的杂质,10年也不过1.4斤。这是怎样的一个比例呢,形象一点就是长、宽各1米,深40厘米的桶里放一捧砂子。植物根系:植物根系脱落后也会不断的腐烂分解掉,不会一直留在介质中,真正残留下来的不能分解的物质也是微乎其微。还有就是外部的尘埃落入到种植床,在温室中这种尘埃也是微乎其微。鱼菜爱好者应该都熟悉生菜先生,他在视频中也说了,他的系统运行三年了,没有出现过堵塞系统的情况。总之,经过深入的分析各种情况,结论就是堵塞介质床是完全不可能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62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