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产业有三宝农机北药深加工

从牡丹江市区一路向东沿绥满高速驱车60多公里,就进入了穆棱市兴源镇的地界。下了高速公路,循着导航兜兜转转,一路绿树成荫,虫鸣鸟叫,小镇的清晨给人如沐春风般的静谧平和,倍感岁月静好。在乡间小道上又转了几个弯,终在牡绥电气化铁路线某段高架桥下寻得了兴源镇政府,待到兴源镇镇党委书记公丕良忙活完手头的活,便充当起导游带着记者一行来了趟兴源镇一日游。

30余年创新发展打造“农机小镇”

“听说你们已经走了30多个镇了?农田、大棚都看腻了吧!走,我先带你们看点新鲜玩意,包你们没见过!”公丕良的一席话勾起了记者的兴趣,对这趟“旅程”更多了份期待。从镇政府开车五六分钟,就来到了一大片厂房门前。公丕良告诉记者,这儿就是镇子里鼎鼎有名的“农机大院”。

“农机就是所谓的新鲜玩意?虽然城市里不常见,但我们也不至于这么孤陋寡闻啊!”记者一行人心里难免一阵腹诽。公丕良好似看穿了记者的心思,狡黠地一笑却没解释什么,只是带头走进了厂房。一路上厂房里不少工人见到公丕良都热络地打个招呼说上两句,一看他就是这儿的“熟客”。厂区很大,远远望去能看见厂区中间空地上整齐地码放着一排排大型机械,在艳阳下闪着金光。到了近前细看,记者才发现这几种农机确实都很陌生,不似日常所见的拖拉机、播种机、插秧机等。“怎么样,没见过吧,这些都是我们近年来按照市场需求与时俱进开发的新型机械。这是秸秆打捆机,那个是秸秆粉碎机和松子脱粒机……”公丕良挨个机器的介绍过去,着实让记者开了眼界。

公丕良告诉记者,兴源镇农机装备产业历经30多年发展历程,产品由简单粗糙向科技实用转变,由低端市场向中高端市场进军。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兴源镇农机制造企业响应国家号召,顺应市场需求,在“环境保护”中捕捉到了新商机,大部分农机企业产品由单纯的收割型机械、脱粒型机械迅速转型为秸秆捡拾打捆机、秸秆粉碎机、秸秆压块机等。目前,全镇农机具制造企业年产值万元的制造企业8家,申请国家各类专利20余个,主要生产稻麦脱粒机、玉米收获机、食用菌装袋机、秸秆打包机和大豆、玉米、白瓜、松子脱粒机等30余种系列产品,年产各类农机具台(套),年创产值余万元,安置就业余人。销售网络覆盖东北三省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并远销吉尔吉斯坦、朝鲜等国。

公丕良表示,近年来,兴源镇通过建立完善的扶企制度,引导企业错位发展,注重质量和研发创新,使兴源镇农机产品市场占有份额不断加大,镇内举办的农机展销会吸引省内外近名销售商参加,兴源镇努力打造的“农机小镇”已渐具规模。

因地制宜开出“北药”致富良方

“农机制造产业虽然发展前景大好,但毕竟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产业规模也有限。所以要带动大部分农民增收,还得靠土地。”从“农机大院”出来,公丕良意味深长地说,近年来,兴源镇在稳定发展粗放型农业之外,带领农民学习新技术,引进了大量食用菌品种及“北药”种植,成为了兴源镇农民新的致富渠道。

“北药是我们目前主要发展的经济型作物,主要品种有白癣皮、苍术、赤芍、玉竹、沙参等10余个品种。种植区主要集中在枯河沟北药谷、红岩林场、小七家子林场及东胜、东兴、东村、红岩、北村、车站村等地,其中北药谷规模最大,以人参为主。”在驱车前往北药谷的途中,公丕良告诉记者。经过一小时的车程,记者一行进入了兴源镇枯河沟流域,行驶于山路之上,随处可见连绵的蓝色棚室。弃车步行爬上山顶,放眼望去,整个枯河沟仿佛承载着片片蓝色湖泊,十分壮观。这些“湖泊”大致分为5个区域,占地面积均十分广阔。虽然目前人参还未长成,但这种种植规模和完备设施,记者完全能想象到作物收获时的喜人场景。

据公丕良介绍,这5个区域都是枯河沟林场人参基地,占地面积共亩,种植床参亩,林下参亩。近年来,兴源镇通过场镇共建,引进北药种植技术,利用超坡休耕地发展人参和北药种植。仅年全镇就新增北药种植面积亩,截至目前,全镇北药种植面积0余亩,其中育苗基地余亩。

“兴源镇北药种植产业一直坚持‘走出去、引进来’,通过组织农民到外地参观学习,将外地先进的种植品种、丰富的种植经验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引导种植户组建北药种植协会,增强产业发展合力。并结合生态修复的流域治理,间作大榛子、沙棘、五味子等经济林木,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公丕良自豪地说。

粮食精深加工农产品再升级

从遍野人参的“宝山”下来,记者一行再次被钢铁洪流裹挟。在兴源镇东村远光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的一处厂房内,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硕大的机械将一粒粒白瓜籽完整脱壳吐出,只剩一粒粒白皙的白瓜籽仁聚成一堆。

“目前还不到秋收时节,大部分机器、厂房和工人都在休息。等到农作物丰收时,那才叫一个热闹,光是工人就得有多号。”远光公司经理战虹霖告诉记者,远光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是集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实力较强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前身是农副产品购销站,年8月才由史远光投资万元注册成立公司。该公司占地00平方米,拥有平方米库房,其中手选车间多平方米、加工车间0多平方米、库存车间0多平方米。主要经营角瓜籽、白瓜籽、葵花籽、蕨菜、蘑菇、松子、山药和各种豆类等东北特色农产品。采取机械加工和人工手选两种方式,先进的色选机、扒仁机、大型筛选机、抛光机、去石机等机械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人工手选则保留了农产品的原始特色和品质,使其产品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年可收购、加工、销售农副产品吨,销售金额可达多万元。

公丕良告诉记者,像远光公司这种规模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兴源镇还有不少,例如专职培育有机杂粮并将其深加工后销往全国各地的穆棱市恒森源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申请注册了“谷粮原牧”商标,设计年加工杂粮吨,并将于今年10月份在杭州市开设有机杂粮门市店,预计年可销售量0吨左右,创产值万元;还有去年刚刚成立的穆棱市永兴糯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本着种得好、销得好及打造优质农产品的理念,今年投资0万元培育糯玉米种植基地亩,生产厂房2平方米,设有扒皮间,蒸煮间,预计明年种植糯玉米亩,生产糯玉米万棒,可创产值万元,主要销往青岛、黄岛等地。

“兴源镇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稳步拓宽业务范围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并引领带动了镇区农副产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迅速壮大,成为穆棱市区域内辐射牡丹江、鸡西和宝清等地规模较大的行业集散基地。”公丕良介绍说,镇内现有从事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和销售的企业多达30余家,以远兴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的产品远销郑州、甘肃、广州、山东、上海等30多个国内大中城市,并出口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而兴源镇也成为牡丹江地区为国内知名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原材料的最大集散地之一。

公丕良表示,近年来,兴源镇紧扣“农头工尾”“粮头食尾”政策优势,在发展优质农产品和“种得好”、“销得好”上下功夫。同时,镇里致力于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无论是农机产业、北药产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每个行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都拉动了产业链的延伸,同时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有效拉动了镇域经济的增长。

曹苓军晨报融媒体记者谌忆龙

行者手记

兴源镇是记者走过的第四个乡镇,有了之前的几次经验,对乡镇发展建设程度的认知也有所转变。走过兴源镇,记者更加坚信建设美丽乡村,关键是要找到不同村镇的“性格”,而兴源镇的“性格”尤为独特。在小镇百姓赖以生存的故土上,大榛子、果松、果树、沙棘与北药等经济作物产量与日俱增,林下和林木经济蓬勃发展。此外,大量现代化的厂房在荒地上拔地而起,大型农机、粮食精深加工生产线等大型机械组成的钢铁森林与小镇农林形成了鲜明对比,让小镇充满了科技感,越发现代化,最关键的是这种一二产的完美融合,多年来已经带领大量农民致富增收,成为小镇的支柱产业。

记者深刻体会到,只有注重挖掘地方内涵和区域特色,将特色产业小镇和美丽乡村立足于当地的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产业业态等基础上因地施策,才能真正闯出条条致富新路子。

晨报融媒体记者谌忆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42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