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燃出低碳产业
入冬后,驾车行驶在乡村公路上,不时能看到一个个圆柱形玉米秸秆包散落在农田里,在夹包机、运输车辆的帮助下送往秸秆存储点。跟随着一辆秸秆运输车,在农安县农安镇的盛德热力集团生物质燃料加工基地,一排排玉米秸秆包整整齐齐地堆放在一起,经过粉碎、滚筛、除土、压块等环节,一包一包秸秆变成了生物质颗粒。
“我们每年加工得到的生物质颗粒量超过15万吨,全部用来做燃料。这些生物质燃料颗粒都是用秸秆和稻壳压成的,运送进生物质锅炉内可直接燃烧,产生的热能将用于集中供热。”该集团总经理董计洋说,盛德热力集团的供热面积达万平方米,占农安县总供热面积的60%左右。作为大型供热企业,为改变行业“高能耗、高排放、高投入、低效率”的传统供热模式,盛德热力集团经过市场考察论证、探索实践,采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别如山教授的国家专利技术,实施绿色生物质能源循环利用项目,将原有燃煤的供热锅炉改造成同吨位生物质锅炉,不仅降低了供热成本,实现了节能减排,更让秸秆“变废为宝”。
生物质供热,让冬季少了煤烟味。“以前供热开始后,空气里有股煤烟味。这两年空气好多了,天也更蓝了。”在农安县街头遛弯的陈桂满说。据了解,秸秆是一种清洁型可再生能源,每2吨秸秆产生的热值就相当于1吨标准煤,且平均含硫量低于燃煤。通过新一轮技术革新,盛德热力集团每年利用秸秆替代燃煤13万吨,构建起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为什么要将秸秆加工成颗粒后再进行燃料化利用?“储存时间长、占地面积大,不仅存在腐烂和火灾的风险,还增加了设备运行成本。”据董计洋介绍,秸秆颗粒燃烧加工后,一次管网出水温度很快就能达到80摄氏度以上。像这样的生物质锅炉,他们这里每天都有4台同时运行,确保供热温度超过20摄氏度。
出水温度85摄氏度,回水温度40摄氏度……盛德热力集团监控室内的电子监视屏上,实时显示着各项运行参数,该集团总工程师张帅算了一笔账,“用秸秆做燃料,企业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0万吨、二氧化硫约吨、氮氧化物约吨,节约成本万元以上。”
秋收结束后,处理秸秆是农田里的头等大事。眼下,盛德热力集团正忙着将农安县哈拉海镇、华家镇、万顺乡等6个乡镇的万亩的秸秆打包离田。伴随着阵阵轰鸣,一套又一套秸秆捡拾打包机具整装上阵,干净利落地完成粉碎、打包、捡拾,散落在田间的秸秆瞬间被聚拢成堆,统一运出农田,形成了生物质燃料的供应链。
“为加快秸秆离田,保障明年的备耕生产,我们的农作物收储运机械设备已经分配到各个村镇。”台秸秆打包机、台耙车、50台捡拾机、台运输车辆……利用系统的农作物收储运机械设备,盛德热力集团上门帮助农民清理秸秆、平整土地,让秸秆离田走上了“快车道”,避免了秸秆露天焚烧。董计洋说,目前秸秆的收储运已完成6万余吨,预计到明年3月份全部完成。
秸秆作为农作物的副产品,如何处理好、利用好,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随着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的不断壮大、机械的日益完善,逐渐形成了科学、精准、便捷的收储模式,无疑提升了秸秆利用效率,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推广前景广阔。
来源:长春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