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减损不仅仅是颗粒归仓

 

夏粮收获过半,麦粒滚滚入仓,堆积着保障粮食供给的底气。

  想让这份底气更足,不仅要做好粮食高产增产的“加法”,还要做好粮食减损降耗的“减法”。有数据显示,如果我国粮食减损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减少损失万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减损就是增产。

  这个麦收季,记者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看看粮食减损全链条上的新尝试。

“减损,说到底是精细化”

  夏风拂过肥城市仪阳街道槐树坡村的田野,金黄的麦浪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味道。

  6月2日上午9时,一声令下,10台小麦收割机轰鸣着驶入麦田,收割、脱粒、秸秆粉碎、麦粒装车……不足10分钟,一块麦田完成收割。紧接着,专家组进入场地测量评判,机手们翘首以待。

  这里是泰安市小麦机收暨沃得杯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现场,这是一场比拼谁“损失更少”的竞赛。

  割台高一点低一点,地头多倒一把少倒一把,拨禾轮转速快一点慢一点,都会对最终的粮食产量带来直接影响。以赛促练,让更多机手树立机收减损的理念意识、掌握机收减损的技巧要领,也正是举办机收减损技能大赛的目的。

  11时30分,掌声和欢呼声传来。经测量评分,肥城市荣祥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冀荣祥以0.59%的损耗率蝉联冠军。

  “相当于一亩地多打5斤小麦,如果放在我们合作社经营的亩地上,就能增产1万5千斤。”揽着大红的证书,冀荣祥黝黑的面庞绽开笑容。

  截至6月11日17时,山东全省已收小麦.8万亩,其中机收.7万亩。机械化作业日益普及,机收在粮食减损全链条中的作用愈发重要。

  曾作为麦客走南闯北的冀荣祥,对机收损耗深有感触:机收过的麦田,一巴掌捂在地上,有时能盖住十多个麦粒。“机械化确实提高了收割效率,但如果作业不精细,造成的浪费叫人心疼。”

  机手们在作业中,积累着减损的技巧。

  机手赵洋洋总结,要“因地制宜”:根据麦子生长稠密度、麦粒干湿度来调整拨禾轮转速,如果麦粒含水量低,转速就要调慢一些。机收损失率最高的地方在地头,冀荣祥在操作时习惯直走越过地头再倒车加速,既能避免把地头的麦子轧坏,还能节省操作时间。“一巴掌按在地里基本不见麦粒,心里才觉得踏实。”

  开展这样的机收减损比赛,不仅在肥城一地。数百里之外,6月10日下午,齐河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附近的农田里,10台小麦收割机轰鸣,德州市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齐河赛区)开赛。齐河县的10名农机手,以30亩小麦田为赛场进行角逐。记者了解到,山东多地进行了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

  比赛中运用的方法,如何推广应用到更多麦田里?

  齐河县胡官屯镇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本刚,拿出一沓文件,“关键在合同里。”麦收期间,合作社跟自有的40多名机手、周边乡镇以及外省麦客,统统签署了麦收合同。

  这个合同详细约定了麦茬高度、麦粒破碎率、残留麦粒等收割指标。一亩地机收成本在70元左右,达不到要求罚款元。

  “农户也盯得紧,割得不仔细,农户立马会来投诉,机手和合作社都得不偿失。”

  好经验推广出去才能达到最大的减损效果。6月6日上午,胡官屯镇70多个农机手集中到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接受麦收前最后一次技术培训。讲课的正是袁本刚。作为产粮大县,齐河县在各乡镇组织开展机收培训,仅袁本刚的合作社每年就会培训3-4次。

  农机具性能对提高作业效率、减少粮食损耗至关重要。“从9年合作社成立到年,小麦收割机我们已经采购了30台,档次越高、款式越新,减损效果越好。”袁本刚登上一台刚刚到货、价值40多万元的小麦收割机说,“用这机器麦子净度高,破碎率低,漏粒少,减损效果比之前的好两到三成。”

  回溯到粮食生产的前端,播种装备也对粮食损耗有间接影响。袁本刚说,自己以20万元/台的价格购置了4台高端排种器,播种精准度高,下种深浅一致、数量一致,节约用种量,到收割时作物分布均匀,适合机收,损耗也会更小。

  “减损,说到底是精细化。”袁本刚说。

  袁本刚举了个例子,国产农用机械功能上与进口高端品牌差别不大,但在精度上需进一步提高。生产企业将农机推向市场后,吸纳意见进行调整完善也很重要。

  “我开过两种收割机,都有这毛病。”在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来自河南周口的麦客刘山新钻到收割机后轮前检修设备,他手臂向内探去,“排草口的月牙扣太低,麦秸有时混着麦粒一块出来。”

  刘山新指向上方一个光滑弯曲的钢板,“我自己焊上了6个钢板,把月牙扣抬高,这样就能把麦粒挡在里面。”这个小改进,刘山新得意又有些遗憾,“厂家生产新机器可以直接加高月牙扣,不过没人联系过我,我也不知道该告诉谁。”

烘干和储存的明细账

  采访冀荣祥时,他抓起一把麦穗说,“麦穗泛蜡黄色的时候割,蜡黄期的麦粒水分大,重量足。”

  这与专家的观点不谋而合。“传统上小麦是低水分收割,收割时麦粒含水量在12%左右,但据测算,含水量在16%-18%时较好。”山东省农科院粮食储藏与减损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龚魁杰认为,高含水量收获能保证小麦品质。

  但这个含水量,也意味着易霉变、发芽。收获后脱水是关键,传统脱水靠晾晒,但集中收获的种植大户,大面积的晒场不容易找。

  6月8日下午,肥城市金丰粮食专业合作社多平方米的晒场里施工繁忙,一座新厂房拔地而起。

  晒场上为什么建厂房?秘密就在厂房旁边一座三层楼高的建筑中。去年8月份,合作社建设了这座连续烘干能力达到吨的烘干塔。正赶上秋汛,水分高达36%玉米烘干降到14%-15%,当时卖出了1.25元/斤的好价钱。“上了烘干塔,我们用晒场做能带来更多效益的事情。”合作社理事长荆海军说,他们谋划建一条全自动特种玉米加工车间,“一个玉米市场售价15元,日加工量能达到10万个。”

  烘干替代自然晾晒,效率提高了,不过烘干需要设备、场地、燃料,资金投入大,种植大户也得掂量掂量。

  荆海军略略沉思,算了这样一笔账:去年投入60万元建设烘干塔,又配套一个储量吨的粮库,总计投入将近万元。“两季烘干吨粮食,基本就能收回建设成本。”

  烘干脱水还有些额外的收益。比如增加销售收入。因为破碎率低、杂质率低,荆海军的烘干粮食比自然晾晒的粮食,每斤多卖一到两分钱。

  此外,还可以节约时间和人工成本。以前麦收,冀荣祥光晒麦子一项每天就得雇20多个工人,现在只需两人操作设备,节省人力支出。

  还有一个隐性收益——抢农时。因为用上了烘干机,冀荣祥比其他种植大户提前五六天收获小麦、播种玉米;而到秋收时,能提前10-15天收割玉米,“种粮食最好的时间都能赶上,粮食的质量好、产量高,能卖出更好的价。”

  齐河县焦庙镇周庄村村民王进,一家4口种着10亩地,今年计划小麦收获后立即烘干销售,过麦从原来的至少一周缩短为一到两天,“卖完粮我和儿子就回城打工,一天多赚几百块。”

  荣祥农机合作社去年第一次开展玉米烘干服务,服务费一斤8分钱,各种成本合计一斤5分钱,而且今年有了经验,成本还有降的可能。

  烘干脱水并不是户户适用。烘干设备投入不菲,烘干设施用地、购置补贴发放等配套问题,也有待各地创新思路破解。

  粮食如何保存,也是事关减损的大问题。“我国粮食损失主要在储存环节,一些地方损耗甚至能达到8%-10%。”龚魁杰说,如果储存环境不佳,储藏过程不当,可能导致霉变,有的农户存粮还面临鼠咬等问题,高标准粮仓建设很有必要。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既简便廉价,保存效果又好,获种植户认可储粮方式尚不多见,农户多采取“土办法”改善存储环境。

  王进的粮仓就在自家偏房,存粮就靠覆地膜,若发现发芽迹象及时倒粮翻仓。

  种粮大户大多对粮仓地面、墙面做防水,用塑料薄膜给墙体做隔离。“理想状态是6米高的墙体全部用石头砌,不过因为考虑成本,目前石砌的部分只有靠近地面的1.2米。”走进新落成的粮仓,荆海军略显遗憾,后续他计划安装温湿度传感器、换气扇,减少存粮霉变风险。

  一家一户储存粮食,有没有保证储存质量的方法?在省农科院作物所济阳基地,记者见到了一种新研发的生物储粮仓。这是一个圆锥形离地钢板仓,内部采取生物制剂杀灭害虫,抑制粮食表面真菌生长。相比一般散户储粮7%-8%的损耗率,生物储粮仓损耗极低,3吨仓每年节约粮食折价约元,5年就能收回多元/个的成本。

  然而在实际推广中,生物储粮仓初期投入高、回报周期长,成为很多种植户止步的原因。

加工减损的空间有多大

  粮食加工环节的减损潜力同样不容小觑。

  6月8日中午,位于齐河县的山东万康食品有限公司食堂里,弥漫着包子的香味。不过细看餐盘里的包子,不少都有轻微的“露馅”。

  “这些包子是生产线上的次品,我们提供给食堂作为员工的工作餐。”公司经理张丰泽拿起一个咬了一口,“质量和口感上与外销的包子没有区别。”

  次品进入内部食堂,是万康食品控制粮食损耗的举措之一。作为一家主要生产速冻米面制品的食品企业,万康食品从米面运输进厂到产线生产,再到入市销售,几乎每个环节都要面对损耗的挑战。

  设备更新改进是减损的重要抓手。在万康食品的生产区,一台蒸饺锅贴机正飞快地“吐”出一个个形状完好的蒸饺。“这是公司投入万元新换的设备。”张丰泽介绍,生产效率从50箱/小时提高到80箱/小时,次品率从2%降低到0.5%。

  传统的面粉车间,给人的印象往往是面粉弥漫,地面泛白,而山东富世康工贸集团有限公司面业公司的配粉车间,却干干净净。

  走进车间5楼,几个“大罐子”不时发出“扑哧扑哧”的响声,这是保持车间洁净的“法宝”。“车间新上了16台高压脉冲袋式除尘器,吸风系统收集到的面粉进入除尘器,脉冲将面粉从过滤袋上吹下,输送到配粉仓,重新回到生产线。”车间主任李开勇抬起脚,鞋底干干净净。

  不同的销售策略,减损效果也大相径庭。

  全客隆是济南一个主打馒头等主食的食品品牌,也是少数几个向商超供货时“不退换”的品牌之一。

  “如果敞开退换货,订单至少增加50%,但退换货就意味着浪费。”济南全客隆食品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商会,目睹一些馒头坊用小货车拉回商超没卖完的馒头,一次就是上百斤。“馒头当天产当天销,一旦退回来,就浪费了。”因此遇到新客户前来订货,她总会耐心地劝说:少订勤订,不够再加。

  加工减损还有空间吗?“一些小漏洞看似不起眼,但时间长了也能攒成个‘大窟窿’。”张丰泽说,目前万康食品使用的是袋装面粉,一袋会剩至少一两的“袋底”,一天袋面粉就会浪费40斤。“如果把袋装粉改为罐装粉,这个漏洞会被堵住。”他坦言,这牵扯到产线改造、厂房建设等,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

  针对包装袋损耗,富世康面业采取的应对措施则是大包装——吨袋,一个包装袋装1吨面粉。

  加工环节还有更广阔的空间——全麦。“小麦制粉出粉率一般在73%-75%,含有酚类化合物、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等有益成分的麸皮都被浪费掉了。”龚魁杰感叹,如果小麦出粉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仅制粉环节就会产生巨大的节约效应,还有利于食用者的健康。

  6月10日下午,位于济南北坦的全客隆大馒头直营店,全麦馒头所剩无几。销售人员说,以前门店也卖过全麦馒头,但口感一般,1.4元一个,一天能卖出三五十个。5月新推出的全麦馒头口感与普通馒头无异,售价1.6元一个,一天个几乎天天脱销。

  全麦粉上餐桌的关键是口感。常见的全麦粉就是将麸皮简单粉碎后加入面粉,口感粗糙。此次,全客隆选择的是山东省农科院研制的全麦粉。第一次试吃,商会眼睛一亮:完全没有以前口感粗糙的问题。而且通过对麸皮进行物理生物改性,出粉率达到了95%,几乎做到了麦粒的完全利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52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